巨幼細胞貧血的癥狀
癥狀 貧血是常見癥狀,發病緩慢,但血紅蛋白降至一定臨界值時貧血發展速度顯著加快,來診時大多呈現中、重度貧血,頭暈、乏困、無力,活動后心慌氣短等。
1。巨幼細胞貧血的一般臨床表現
(1)貧血:貧血起病隱伏,特別是維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數月。而葉酸由于體內儲存量少,可較快出現缺乏。某些接觸氧化亞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婦女可在短期內出現缺乏,臨床上一般表現為中度至重度貧血,除貧血的癥狀如乏力、頭暈、活動后氣短、心悸外,嚴重貧血者可有輕度黃疸。可同時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傾向。
(2)胃腸道癥狀:胃腸道癥狀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覺消失,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及便秘偶見。
(3)神經系統癥狀:維生素B12缺乏特別是惡性貧血的患者常有神經系統癥狀,主要是由于脊髓后、側索和周圍神經受損所致。表現為乏力、手足對稱性麻木、感覺障礙、下肢步態不穩、行走困難。小兒及老年人常表現腦神經受損的精神異常、無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錯亂。部分巨幼細胞貧血患者的神經系統癥狀可發生于貧血之前。
上述三組癥狀在巨幼細胞貧血患者中可同時存在,也可單獨發生。同時存在時其嚴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2。幾種巨幼細胞貧血特殊類型的臨床表現
(1)麥膠腸病及乳糜瀉(非熱帶性口炎性腹瀉或特發性脂肪下痢):麥膠腸病在兒童患者中稱為乳糜瀉。常見于溫帶地區。特點為小腸黏膜的絨毛萎縮,上皮細胞由柱狀變成骰狀,黏膜層有淋巴細胞浸潤。發病與進食某些谷類物質中的麥膠有關。患者同時對多種營養物質,如脂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的吸收均有障礙。
臨床表現為乏力、間斷腹瀉、體重減輕、消化不良、腹脹、舌炎和貧血。大便呈水樣或糊狀,量多、泡沫多、很臭、有多量脂肪。血象及骨髓象為典型的巨幼細胞貧血。血清和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治療主要是對癥及用葉酸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貧血糾正后宜用小劑量葉酸維持治療。不進含麥膠的食物亦很重要。
(2)熱帶口炎性腹瀉(熱帶營養性巨幼細胞貧血):本病病因不清楚。臨床癥狀與麥膠腸病相似。血清葉酸及紅細胞葉酸水平降低、用葉酸治療加廣譜抗生素能使癥狀緩解及貧血糾正。緩解后應用小劑量葉酸維持治療以防止復發。
(3)乳清酸尿癥:乳清酸尿癥是一種遺傳性嘧啶代謝異常的疾病。除有巨幼細胞貧血外,尚有智力低下及尿中出現乳清酸結晶。患者的血清葉酸或維生素B12的濃度并不低,用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無效,用尿嘧啶治療可糾正貧血。
(4)惡性貧血:惡性貧血是由于胃黏膜萎縮、胃液中缺乏內因子,因而不能吸收維生素B12而發生的巨幼細胞貧血。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似與種族和遺傳有關。多數患者的血清、胃液和唾液中可檢查出抗自身胃壁細胞的抗體、在血清中還可檢查出兩種內因子(阻斷及結合)抗體,故有人認為惡性貧血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貧血的發生是遺傳和自身免疫等因素間復雜的相互作用的結果。也有人認為這些抗胃壁細胞的抗體是不明原因引起胃黏膜破壞后釋放出抗原所引起。
(5)幼年惡性貧血:幼年惡性貧血指嬰兒先天性缺少內因子的純合子狀態,不能吸收維生素B12而發生的惡性貧血。患兒胃黏膜的組織學發現和胃酸的分泌均正常。血清中也不存在抗壁細胞和抗內因子的抗體。其父母和兄弟姊妹中可發現內因子分泌的缺陷。本病需與兒童惡性貧血相鑒別。后者年齡在10歲以上,有胃黏膜萎縮、胃酸缺乏、血清中有抗體。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