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間歇性外斜視
治療間歇性外斜視
1、睫狀肌麻痹屈光檢查
有明顯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和屈光參差的患者,為保證視網膜清晰像,應該全部矯正;外科伴有近視乾,應該全矯;外斜伴有遠視者,矯正遠視將減低調節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矯還是部分矯正,要完全取決于遠視程度、患者年齡和AC/A比值,通常小于+2.00D嬰幼兒,可不予矯正,較大患者為避免屈光性疲勞,矯正遠視通常是必要的。年老年有外斜伴老視眼,調節減弱,如有遠視,需要矯正,可以給最小度數以利于看近。
2、負球鏡
用負鏡矯正間歇性外斜視,可做為一暫時性措施,或放于雙焦點鏡上半部,以治療分開過強;或放于雙焦點鏡下半部,以治療集合不足,刺激其調節性集合,控制外斜,這種治療方法,不應提倡,患兒用這種方法治療,常引起視力疲勞。
3、三棱鏡及遮蓋療法
底向內三棱鏡可加強雙眼中心凹刺激,約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鏡刺激融合得到矯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間歇性外斜視初期,遮蓋為一良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療,大約40%患者其顯斜(看遠)可以變為隱斜。早期的間歇性外斜視,因為大部分時間為外隱斜,顯斜次數不多,偏斜度不大,不主張手術治療。
4、手術治療
對竭生外斜視手術最適宜年齡目前還有爭論。有人主張手術愈早愈好,否則會變成恒定性外斜。
5、過矯的處理
有報告外斜術事過矯的患病率介于6%~20%。外斜術后,立即發生大度數過矯,患者應在24小時內再次手術,因為有可能發生肌肉丟失或滑脫,外直肌與內直肌相比,不易丟失。若機械因素內直肌過多量截腱,也可發生明顯過矯,但過矯量不如前者大。
6、欠矯的處理
外科術后殘留大度數外斜大于15~20△,可在第一次術后6~8周內行2次手術,這種情況應做為一個新病例來考慮。若殘余斜度看遠斜角等于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后徙-截腱術,則另一眼可做同樣的手術;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后徙,可做一側外直肌邊緣性肌切開合并同側內直肌截腱。若殘余外斜看遠角大于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后徙術,則外直肌應再后徙或外直肌邊緣性切開術;第一次術式為后徙-截腱術,可做另一眼外直肌后徙術。做外直肌第2次手術時,最好同時后徙顳側球結膜,以防止瘢痕前移,抵消手術效果。
對輕度欠矯患者,殘余斜度小于15~18△,可用脫抑制及融合集合訓練,使之達到隱斜狀態。若患者為近視,應全部矯正,若為正視或遠視,可用睫狀肌麻痹劑以刺激調節性集合,使雙眼正位,使用上述方法獲得融合后,可減少滴藥次數,3日1次,并持續2個月,同時使用基底向內三棱鏡,其度數與欠矯度數一致,對視力成熟患者是有效的。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