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發熱,如何認識發熱?
發熱為兒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是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防御反應,對錫疫系統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發熱即體溫異常升高,小兒時期正常體溫可波動于一定范圍,短暫的體溫波動,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癥狀,可不認為是有病。正常小兒腋下體溫一般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當喂奶、飯后、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時,可使小兒體溫暫時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達38℃,尤其是新生兒或小嬰兒更易受以上條件影響;相反,若饑餓、低熱量、尤其體弱患兒處于少動狀態或保暖條件不佳則體溫可降為35℃以上,臨床上稱體溫過低或體溫不升,應及時采取保暖措施。
測體溫的方法亦影響所測真實體溫數值,如試體溫的時間和條件不同,所測出得體溫數值有差異,如腋表、口表和肛表所測得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測腋表者最低,肛表者最高,但若固定試表的時間(分別為5、3、2、分鐘),則三種試表方法所測得的數值所似。測腋溫應以5分鐘為準,不宜超過10分鐘以上,過久所測體溫有漸增趨勢。若口腔、肛門內有局部炎癥時測得數值較高,而在寒冷環境中用腋表所測得數值可偏低,因此,對可疑發熱的病兒,應認真核對體漸測量的準確性。
發熱可分為四類熱型(均以腋下體溫為標準):
①低熱:小于38℃。
②中熱:38℃-39℃。
③高熱:39℃-41℃。④極熱:大于41℃。
小兒年齡越小,體溫調節越差原因是中樞神經功能差,體表現積相對大,皮膚汗腺發育不良,尤其新生兒、早產兒皮下脂肪較薄,肌肉不發達,活動力弱,體溫極易引起波動。由于小兒對發熱的耐受力較好而表現反應不多,如小嬰兒感冒時體溫可突然升高達40℃左右,而小兒表現的一般情況可較好,熱退后恢復亦較快。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突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往往反映有較長嚴重疾病發生,若發熱2周以上或反復體溫升高時,則要求家長到醫院認真查明原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