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維生素K或導致出血癥 如何預防新生兒出血癥
新生兒受到輕微外傷時,會發生自然的出血。由于新生兒體內的維生素K比較缺乏,因此容易發生出血癥。這個疾病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兒出血癥,新生兒出血癥有哪些臨床表現,如何預防新生兒出血癥發生呢?
什么是新生兒出血癥
新生兒出血癥是一種由維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本病多發生于生后2~7天,表現為皮膚、臍部、消化道或其它臟器出血;個別可在1~3月齡時發生,稱之為晚發型,該型以顱內出血最常見,危險性很大。維生素K缺乏之所以導致出血,是由于某些凝血因子的凝血生物活性直接依賴于維生素K的存在,凝血因子Ⅱ,Ⅻ,Ⅸ,Ⅹ的谷氨酸殘基需要經過羧化過程,它們的谷氨酸殘基需羧化為γ-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2 結合位點,增加鈣結合位點,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這一羧化過程需要一種依賴于維生素K的羧化酶參與,故這4種凝血因子又名維生素K依賴因子,如發生維生素K缺乏,這4種凝血因子就沒有活性,上述4種凝血因子只是無功能的蛋白質,不能參與凝血過程,發生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
新生兒出血癥臨床表現
1、早發型
生后24小時內發病,常見于孕母使用干擾維生素代謝的藥物。可有頭顱血腫,顱內、胸腔內或腹腔內出血。
2、經典型
生后2~3天發病,早產兒可退至兩周。常見出血部位為臍殘端、胃腸道(嘔血或黑便)、皮膚受壓及穿刺處。
3、晚發型
出生1個月后發病,與長期腹瀉和長期使用抗生素,肝膽疾患和母乳喂養等有關,顱內出血多見。
如何預防新生兒出血癥
其實本病的預防并不難,新生兒需要在出生時和生后3個月內補充維生素K,這樣就可以完全杜絕發生新生兒出血癥。具體給藥方法是在出生時肌肉注射維生素K 1mg或者口服維生素K 2mg一次,然后每隔10天同樣劑量口服一次直至3個月。如果是純母乳喂養的嬰兒建議乳母口服維生素K(5mg/天)以增加乳汁中維生素K含量。也有研究在分娩前給予孕婦口服維生素K可以提高臍血中維生素K的水平,可以預防新生兒維生素K缺乏。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