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有六大標準 如何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
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孩子適應社會,減少不健康行為和心理異常的發生,那么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呢?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
孩子心理健康的標準
1、求知欲強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么都想學,什么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2、意志力強
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干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3、活潑樂觀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里。
4、心態平衡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郁。
5、富于同情心
樂于幫助別人,樂于關心別人,常表現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
6、人際關系良好
心胸開闊,尊重別人,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集體活動,適應紀律約束和行為規范。
如何進行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1、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是了解孩子
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個性、理想、情感、興趣和能力等個體素質。一般兒童好活動、好模仿、好奇、好問,還具有喜歡成功、喜歡稱贊、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處在生理、心理快速發展時期,他們在平時的學習、活動中,其內心深處常常充滿各種矛盾。他們與外界也常常發生各種沖突,處于不穩定狀態,往往容易產生各種心理行為問題。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別引起重視的問題。問題兒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結果。顯然,他們的問題不是突如其來的,常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期,也總會有一些表現。
2、避免對孩子長期的心理懲罰
兒童缺乏生活經驗,偶爾做錯一件事,父母就天天罵或時常提及此事,長時間表示拒絕,就會使孩子情緒異常憂郁,甚至延續到成年。有的問題兒童本身就有情緒上的障礙,如果家長自身容易沖動,就會更加嚴重。更不要在學習上、升學上對孩子施加壓力,把孩子的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主要標準,久而久之,使孩子產生厭惡學習、憎恨考試等心理障礙。
(責任編輯:黃婉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霉菌性陰道炎致陰道口反復瘙癢如何應對
2024-10-28人流后復查 B 超顯示宮腔積液嚴重嗎
2024-10-28哪里能治好前庭大腺囊腫?
2024-10-28宮頸息肉術前 HPV 檢查陽性值 1
2024-10-28服用白云山消渴丸后多久能懷孕
2024-10-2827 歲男性用少腹逐瘀顆粒對懷小孩有
2024-10-28購買很多金雞膠囊在家保存需注意什么
2024-10-28太太哺乳期,丈夫能吃萘哌地爾片嗎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