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戀物行為≠戀物癖 孩子有戀物行為怎么辦
很多的小朋友都有一定的戀物行為,比如說要抱著小熊才能睡覺,走到哪兒小熊要帶到哪兒。孩子們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行為呢?這到底是不是戀物癖呢?
幼兒戀物行為≠戀物癖
“戀物癖”與我們通常說的對某些東西比較依賴是不一樣的。“戀物癖”是心理學中一個專業的術語。“戀愛癖”是指對某些物品迷戀,目的是獲得性快感。戀物癖患者通過撫摸、咬或玩弄某物來獲得性快感。
戀物是指兒童對特定物品的依戀。在這個特殊物品的陪伴下,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適感。一旦他們離開了,孩子容易哭鬧不安,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孩子失眠和拒絕吃東西。戀物行為在嬰幼兒中是很常見的,小一點的寶寶往往更加依戀毯子;而大多數年齡較大的兒童往往會喜歡較軟的玩具,如毛巾、毛毯、玩偶和毛絨絨的玩具。
孩子有戀物行為的原因
1、兒童的心理需要無法得到滿足而導致
對于孩子來說,有時候父母不在身邊,他們需要得到一些安慰,找不到人會將注意力轉移到玩具身上,通過與玩具相處,使心理稍微舒適一些。
2、孩子有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
事實上,孩子的皮膚需要觸摸和接觸,孩子會感到快樂和安全,所以孩子的依戀物一般都是軟軟的、毛絨絨的玩具,而不喜歡那種硬梆梆的玩具。因此,兒童的戀物行為實際上是在尋找安全感。
孩子有戀物行為怎么辦
1、購買寶寶用品多樣性
媽媽在購買兒童用品時,應有意識地準備好幾種“遷移載體”,這樣孩子就不會“專心致志”地喜歡某樣物品。 如果你的孩子選擇使用它,孩子會意識到它是無生命的,而不是有感情的。
2、滿足孩子情感需要
弄清楚兒童戀物的本質和危害。父母應該與寶寶有更多的身體接觸,更經常地親吻寶寶,擁抱寶寶,與他互動,并與大自然保持聯系。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嬰兒的滿足感越高,寶寶越有信心和樂觀,因此有必要通過分析孩子的戀物行為來看到他們的情感需求是否滿足。
3、適當減少孩子的獨處時間
很多不得不獨處的孩子,通常都會有戀物行為的,因為孩子在一個人的時候,最有可能需要依戀物的陪伴。特別是那些留守兒童,他們需要大人的關注,需要小朋友的陪伴和玩耍,盡量鼓勵孩子多找朋友去玩,減少自己獨處的時間。
(責任編輯:張穎琳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