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們的恐懼心理
針對孩子的害怕心理,父母可在行動上緩解孩子的恐懼,認真傾聽孩子的害怕,保護孩子。
一份調查資料表明:正常兒童中,90%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則有7種以上的害怕。怕,已經成了現代孩子的一種心理疾患。
孩子的“怕”有三種類型:
自然恐懼如怕打雷、怕鞭炮聲;怕影子、怕黑;怕動物。
社會恐懼如怕上學、怕考試、怕被批評;怕獨自在家、怕獨自睡覺;怕壞人、怕走丟、怕警察。
社交恐懼如怕說話、怕陌生人。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怕”及其對策:
0~1歲對具體的刺激產生恐懼,比如噪聲。這個時期嬰兒聽覺較為敏感。
對策: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撫,避免強化噪音。
1~2歲與撫育者分離產生恐懼,孩子對帶養人的依賴性非常強,應嘗試逐步分離。
對策:保證在許諾的時間回來,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2~6歲對想象出來的東西或未知情況下的預想產生恐懼,比如強盜、黑暗等。4歲時達到高峰,此后開始下降。這個時期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想象力也豐富起來,但又缺乏足夠的認知。
對策: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對,盡量陪伴孩子,給予心理上的支持。
6~12歲對學校、搶劫、身體損傷和自然災害等產生恐懼,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并由于父母對學習的過分關注而出現對成績的焦慮。
對策:父母可在行動上緩解孩子的恐懼,認真傾聽孩子的害怕,保護孩子。
通過自身的經歷,他認識到了危險,并且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有一些恐懼的經歷,感受到自然后果,是寶寶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心理的一個重要途徑。
洗衣機、抽水馬桶乃至街坊鄰居的寵物狗,這些在你眼里司空見慣的東西對于一個1歲大的小寶寶來說,也許就像是侏羅紀公園里那些奔跑的怪獸。周圍的世界,既充滿驚喜也帶來莫明的恐懼。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要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保婦康栓能否用于治療宮頸炎
2024-10-28查出盆腔囊腫 5.4×3.7cm,要
2024-10-28補佳樂能和益母草、烏雞白鳳丸一同服用
2024-10-28葆宮止血顆粒有何作用,能治出血癥狀嗎
2024-10-28葉酸攝入過量是否有副作用
2024-10-28輕度宮頸糜爛用消糜栓后同房出血咋回事
2024-10-28性生活后多久能測出是否懷孕?
2024-10-28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期間能否吃辣
2024-10-28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