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磨蹭不是智力有問題 或是“隱形多動癥”
不少家長發愁,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總是心不在焉,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而我那7歲的小孩也不例外。我想了解一下,這是智力問題嗎?需要就醫嗎?如何糾正?怎樣讓小孩子和大人一樣對時間有緊迫感?
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孩子都有做事心不在焉,磨磨蹭蹭的現象。這可能是他們面對學校壓力、家長壓力的一個正常反應,也可能是多動癥、學習能力障礙的表現。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副主任、兒童行為專家余韶衛表示,經常磨磨蹭蹭的孩子應該盡早到醫院做檢查,確定是否屬于多動癥或學習能力障礙。對于這些孩子,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有耐心、有信心,采取鼓勵的辦法,配合醫生的干預治療,讓他們一點一點地“快起來”。
偶爾磨蹭不用怕 多半是害怕上學
案例分析
案例:小濤8歲了,已經進入小學二年級。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他還非常聽話,每天一大早就起來幫媽媽做家務。可開學以后,小濤變得懶惰起來,早上催促五六次還賴在床上不起,洗臉之前要對著鏡子照五分鐘,系完鞋帶后又要停下來“思考”五分鐘。媽媽總結說,現在的小濤要“踢十腳”,才“走一步”。
診斷:廣州某心理咨詢師機構的兒童心理專家晏嫣表示,孩子在上學之前出現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孩子不想去學校,就像他們小時候哭著鬧著不想去幼兒園一樣。
晏嫣表示,有些孩子不光是不想上學,對學校還充滿了恐懼。這時候家長就要及時和學校溝通,了解孩子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化解。如果沒有特殊的問題,家長也不要責罵孩子。孩子對家庭有依賴是正常的,如果家里再容不下他,孩子們就無處可去了。開學一段時間后,孩子們就會慢慢恢復正常。
做事慢成績下降 很可能是多動癥
案例:小杰五年前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媽媽就發現他做事特別慢。老師認為他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心不在焉。最要命的是寫作業,別的同學晚上九時就寫完了,小杰每天卻要磨蹭到11時多,讓旁邊陪伴的媽媽苦不堪言。到二年級時,小杰成績已經全班倒數了。
診斷:余韶衛介紹說,多動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沖動型,患兒常表現為非常好動,性格暴躁偏執,做事不顧后果。第二種是注意力缺陷型,這種類型的孩子平時并不多動,看上去很文靜,上課時雖然老老實實地睜眼坐在座位上,但聽不進老師講解的內容。他們三天兩頭丟鑰匙、書本之類的小東西,不管給安排什么任務,他們都難以完成。第三種則是混合型,即混合以上兩種類型的特點。
一般來說,沖動型和混合型的多動癥比較容易發現,而注意力缺陷型患兒則常常被家長忽略。小杰正是屬于注意力缺陷型多動癥。和很多多動癥孩子一樣,小杰同時患有學習能力障礙。
${FDPageBreak}
做啥事情都不連貫 不當教育孩子變慢
案例:強仔今年5歲,父母做生意,平時都是爺爺奶奶看管他。強仔兩歲多就頑劣不堪,家里只要能移動、能打碎的東西統統被他破壞掉了。吃飯時強仔一會兒坐在地板上,一會兒蹲在飯桌邊,上廁所中途要跑出去四五次拿東西。兩年多了,每次都是爺爺送強仔來醫院接受治療,父母卻一次都沒有出現過。
診斷:余韶衛說,在患有多動癥、學習能力障礙的孩子里,有一大半是老人、保姆帶大的。所謂“隔代親”,老人對孫輩疼愛有加,對孩子的行為很少約束,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反而不利。
“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太重要了,醫生的治療如果得不到他們的配合效果有限。”余韶衛肯定地說。他建議家長多花時間陪孩子。有些家長看孩子做事不利索、學習不好,就認為孩子笨或懶,責罵孩子。孩子聽到的責罵多了會變麻木。
專家建議:別輕易給“慢孩子”定性!
治療效果?干預訓練80%有效果
余韶衛告訴記者, 遇到來醫院的孩子,醫生會按照《學習能力測量表》和《兒童多動篩查表》給他們做檢查。而治療訓練的方法非常多,比如有一種方法叫“三三制”,道具是很多三角形、圓柱形和正方形的模塊。醫生們會讓孩子將三種模塊不停地做各種組合,以此來訓練孩子們的反應速度、聽知覺、視知覺和手眼協調能力。除了訓練,有些患有多動癥的孩子需藥物治療。
余韶衛表示,“有50%能根本糾正過來已經不錯了,80%的孩子治療后會有效果,另外20%的孩子可能很難治愈。”
治療黃金期?5至8歲性格成型期
曾經有一天,余韶衛一連接診了17個有多動癥或學習能力障礙的孩子,其中12個已經超過了11歲。“年齡太大了,治療效果不一定好。”余韶衛坦率地說。“治療的黃金時間是5至8歲,因為這一時段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關鍵期。”
多動癥或學習能力障礙的孩子學習能力會比較差,這種情況在小學一、二年級還不是很明顯,很多家長不在意。等到了三年級,學習壓力加大,這些孩子的劣勢才體現出來。如果孩子再大些,一貫學習較差,他就已經把自己歸入了差生的行列,治療起來就更困難了。
治療要點?家長要自律 多鼓勵孩子
家長的著力點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增強他們的自律性。要做到這一點,家長本身的素質就要過硬。“如果家長本身的自律性就不強,今天定了明天又改,這樣怎么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呢?”
就在家長或老師對孩子說“怎么這么慢”的時候,其實已經給孩子一個定位——慢孩子,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不好。家長應以鼓勵為主。孩子做事慢了也不要次次批評,找個集中的時間一次批評效果要好得多。
無論孩子因為何種原因磨蹭,家長都要負首要責任。特別在8歲以前,孩子還沒有形成固定的生活和做事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做作業時精力不集中,寫著寫著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寫作業時的多余動作特別多,比如說找橡皮。剛剛學過的有印象的字還要照著書看著抄下來,這一遍寫完了,下一遍還是照著抄,不能連續的寫。寫作業不能獨立完成,要有家長督促。
孩子到了4歲左右開始,家長要特別注意,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多動,嚴重者會罹患多動癥。家長要提前預防、干預是關鍵。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