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男性不易生育的三種職業
●職業駕駛:
人的身體構造很奧妙,男性的身體器官中,只有睪丸裸露在外,原因就是它怕悶熱,所以才被露在外面,方便散熱。職業駕駛每天都必須坐在駕駛座上開車,當精子長時間被困在一個悶熱、不通風的環境里,活動力就會降低。
【應對策略】
1. 由于工作環境的溫度已經偏高,若再加上緊身的褲子,會使胯下更悶熱,所以穿著寬松一點的褲子較佳。
2. 休息時間不要又坐著休息,要起來多走動,才能幫助睪丸通風、散熱。
3. 不要憋尿。
●電子新貴:
天天接觸計算機,又要絞盡腦汁寫程序的電子新貴,會不會比一般人更容易不孕呢?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正式的研究報導證實,輻射會造成不孕。
專家認為,現在的環境里,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處在輻射線中,使用計算機屏幕、手機,都會有輻射線和電磁波,也許住家樓上就是發射基地臺,所以若真要說輻射會造成不孕,顯得有點太過牽強。
至于工作壓力,嚴格來說,壓力本身并不會導致不孕,但卻會使爸爸對“性”的欲念降低,因而間接造成精子整體的活動力下降。
【應對策略】
1. 另一半不妨運用一些道具,像是情趣用品或性感睡衣,挑起爸爸的欲望。
2. 藉由甜言蜜語或泡澡、按摩,幫爸爸紓解壓力,一旦壓力消失了,自然也能提起性致。
●業務人員:
應酬不斷的業務爸爸,下了班還要投身煙酒的行列,再加上作息不正常,當然對身體健康有影響。然而,作息時間正常與否,不至于會直接影響生育能力,放眼社會上需要應酬的爸爸比比皆是,成功生兒育女的還是占大多數。
【應對策略】
雖說煙、酒不會直接造成不孕,但建議爸爸還是要顧好身體,才能許寶寶一個健康的未來喔!
男性不生育 先天后天皆有影響
想要懷孕必須有2個條件:
精子和卵子,缺一不可。精卵結合受孕時,卵子只需要一個,但精子必須要很多只,也就是全部精子要圍攻一個卵子,直到其中一個精子脫穎而出后,才能順利受孕。
所以當精子活動力較弱或數量不足時,就不能成功受孕。男性不孕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2大類。
先天:因為身體本身的異常現象,造成睪丸功能不正常,無法順利制造精子。
后天:以梅毒等性病感染后造成的后遺癥居多。此外,若小時候得到腮腺炎,其中的病毒也可能影響睪丸功能,使男性無法制造精子。
精子質量 天生體質決定
數目要夠多:
精子構造中,最明顯的特征就是頂體,精子的頭部含有頂體酵素,而要讓卵子受孕,必須仰賴許許多多精子的頂體酵素,才能幫助幸運的那只精子,擠進卵子中,所以當精子數目少時,頂體酵素相對不夠,就不能順利受精。
活動力要佳:
夫妻行房后,精子必須奮力地游,穿過子宮頸,最后才能和卵子在輸卵管結合,因此,精子的活動力如果不足,根本沒辦法游到目的地,更遑論還要使勁鉆進卵子了。造成精子數目少或活動力不佳的因素很多,有些甚至是不明原因所致,但主要還是因為體質的關系。就如同每個人高、矮、胖、瘦皆不同,所以精子數目多寡和活動力強弱亦然,這是天生體質,再怎么找也很難找出原因。
早生貴子 解決不孕
現在人傾向晚婚,年輕一代的夫妻,大多希望多享受幾年兩人生活,再計劃生寶寶,但是,想要避免不孕的最佳之道,就是早生貴子。
趁著年輕早點生,不論是體力還是健康狀態,都比較好,不要到了近不惑之年再生,縱然此時有了穩定的經濟能力,但身體狀況卻無法倒退,回到年輕的時候,所以已經結婚的小夫妻們,不妨早點進行生兒計劃吧!
在不良生活方式、環境污染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男人的精子質量越來越差。記者昨天從石市(石家莊)婦產醫院獲悉,過去十年間,已婚男子精子質量下降了近50%。這一點,記者在河北省三優(優生、優育、優教)中心得到了證實。因精子質量而導致不孕不育的夫婦也越來越多……
免疫性不孕通俗地講就是妻子對丈夫的精子產生了抗體導致妻子對丈夫精子“過敏”,這些抗體直接殺死精子,或抑制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或在受精卵形成后令其無法在子宮。
想要孩子主就是懷不上是什么情況呢?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什么可以提高生育能力呢?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