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頭暈該怎么辦?
不管孕婦頭暈是什么原因,一旦你感到有點頭重腳輕或頭暈,請馬上躺下來,以免你暈倒時傷著自己。如果你待的地方不方便躺下,那就坐下來好了,試著把你的頭放在雙膝之間。如果你正在做有可能讓你和他人受傷的事情,比如開車,請馬上停下來。
側臥可以使流入心臟的血液量增加,從而增加流入大腦和胎盤及其他組織的血液。這樣做很可能會防止你暈倒,同時,也可以減輕孕婦頭暈的感覺。
下面是一些造成孕婦頭暈最常見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頭暈的建議:
• 站起來的速度太快會導致孕婦頭暈。當你坐著的時候,血液匯聚在你的下肢(腳和小腿下部),站起來時,如果你的身體不能做出調整,從腿部流回心臟的血液就會不足,從而導致你的血壓迅速下降,使你覺得自己快要暈倒了。沒有懷孕的人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為了防止出現孕婦頭暈,要避免從椅子上或床上猛地起身。當你躺著的時候,要慢慢地坐起來,把你的腿搭在床邊或椅子邊,坐上幾分鐘,然后再緩緩地站起來。
當你需要在同一個地方長時間站立的時候,請活動一下你的腿,這樣能促進你的血液循環。穿上彈力長襪,也有助于你下半身的血液循環。
• 仰臥會導致孕婦頭暈。在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你的子宮會壓迫下腔靜脈(下身血液流回心臟的大靜脈)和盆腔靜脈,導致你雙腿流回心臟的血液減少。
仰面平躺會使這個問題更糟糕。實際上,大約平均8%的孕婦在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會出現一種被稱為仰臥低血壓綜合征的狀況,也有報道發生率高達20%~30%:當她們平躺著時,增大的子宮壓迫了脊柱前方的下腔靜脈,使回流心臟的血液減少,心臟輸出量下降,致使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孕婦會感到焦慮不安、頭暈、惡心,直到她們變化姿勢時,這些狀況才會消失。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應該選擇側臥,而不要仰面平躺。左側臥是最好的臥姿,因為可以糾正通常右旋的子宮,但右側臥位也可以。在你的身后或屁股下面放一個枕頭,能夠幫助你保持側臥的姿勢,或者至少使你的身體保持一個角度,不讓子宮壓迫腔靜脈。
• 吃飯或喝水不夠會導致孕婦頭暈。如果你沒吃飽,就會出現低血糖(血糖過少),這會使你感到頭昏,出冷汗,心慌,無力或暈倒,在懷孕期間,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
缺水也會出現同樣的影響。每天你需要喝8~10杯水,以保證體內的水量充足。如果你在健身,或者天氣比較熱,你需要的水分會更多一些。
為保證你的血糖不會變得太低,試著用少吃多餐替換三頓“大”餐。帶一些健康的小加餐,這樣餓了,可以隨時吃。
• 貧血會導致孕婦頭暈。如果你出現貧血,因你體內將氧氣輸送到大腦和其他器官的血紅細胞數量會比正常人少一些,你可能會感到頭暈。缺鐵是貧血最常見的原因,確保含鐵豐富的飲食,服用含鐵的孕期維生素,尤其是在懷孕中期和懷孕晚期。如果你出現了貧血,醫生很可能會單獨給你開鐵制劑。
• 太熱會導致孕婦頭暈。待在很熱的房間里和洗一個熱水澡或淋浴都會讓你的血管擴張,使你的血壓降低,令你感到眩暈。
當你因為太熱,感到頭昏時,應避免待在擁擠不通氣的地方。選擇容易脫掉的衣服,可以穿幾層,這樣,如果你覺得太熱時,可方便地脫掉。不要用過熱的水泡澡或淋浴,不要讓浴室太熱,洗浴時間不要超過10~15分鐘。
• 換氣過度會導致孕婦頭暈,即由于呼吸過快和深度呼吸會導致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流失。過度的鍛煉和焦慮有時也可能讓你換氣過度,并感到眩暈。盡管鍛煉能夠幫助你促進血液循環,但如果你累了,或者覺得不太舒服,千萬注意不要過量運動。開始的時候,要慢慢地、循序漸進地進行。如果鍛煉時開始感到頭暈,你應該停止運動,然后躺下。
• 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有些人在用力咳嗽、小便或大便時會感到頭昏。這些動作都可能引起血管迷走神經反應(即你的迷走神經對血液循環系統的一種影響)——血壓和心率下降,會導致頭昏和暈倒。
缺水、焦慮和疼痛也可能引起這種反應,尤其在孕婦中更容易發生。在出現血管迷走神經性暈厥前,經常會出現眩暈和一些其他的預警信號,如:感覺熱、臉色蒼白、出汗、惡心、打哈欠和換氣過度。一定要注意這些征兆,出現時要馬上躺下來,以免暈倒。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生完孩子陰道松弛的修復方法有哪些
2024-10-29吃調經促孕丸期間能否備孕?
2024-10-29某種藥的服用時間、副作用及能否長期用
2024-10-29兒童用藥普利莫、復可托、核酪口服液如
2024-10-29服用云南白藥保險子后對奶水有無影響
2024-10-29剛懷孕出血,開了黃體酮,能一起吃嗎?
2024-10-29喂奶期間能否使用甲硝唑陰道泡騰片?
2024-10-29孕婦吃藥是否一定有副作用對胎兒不好?
2024-10-29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