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后生育的孩子或更聰明更健康
婚越結越晚,孩子的來臨就更晚了。30+女性懷孕生子已經比比皆是,40+的女性生育也很正常。但是一直以來,我們都只聽到高齡產子的負面報道,比如難懷孕、難生產、孩子易有問題等等。但最新的研究給高齡媽媽們帶來不少安慰,晚育婦女的子女發生意外、住院治療的次數較少,且更可能較早地接受疫苗接種。他們還能從小就掌握更多詞匯,在5歲前的各類智商測試中取得更理想的分數。
該項研究由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兒童保健院進行,對英國1100名40歲或以上高齡產婦的孩子以及3800名年輕女子的孩子進行調查對比,孩子們的年齡在9個月到5歲之間。從事該項研究的Alastair Sutcliffe博士說,伴隨著高齡產婦的負面宣傳環境主要是出于高齡婦女懷孕和生育時身體風險方面的考慮。但其實從兒童發展的角度來說,晚育母親生育的孩子都更健康、更聰明。Sutcliffe稱年長的母親能更好地防范風險,因為她們不再那么活躍,無法追著孩子們跑,但她們更善于發現并規避潛在的風險。
研究還同時檢測了一系列與父母撫育相關的因素,其中包括名稱詞匯、圖片及形狀識別以及通過現有的英國測試標準進行的發育智商測試等。結果表明,當考慮社會階層在內時,年長母親的子女各方面的能力更強。之前的研究發現,年長母親的子女取得5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的人數比年輕母親的子女多3倍。
Sutcliffe博士說:“我們發現年長母親與更理想的撫育結果相關,本質上還是年齡的影響。”
問題是,為什么年長的母親似乎有更好的撫育子女的技能,可能是因為她們不再那么輕易地受一時地沖動所驅使、內心更平靜以及生活閱歷更豐富,所有這一切使她們得以勝任母親的角色。“這些都表明,經歷了懷孕和生育的巨大困難后,她們將成為更好的母親。”他補充道。
但無論如何,大齡懷孕生子都更容易在懷孕和生產時帶來危險,這樣的大齡產婦該如何避免生育風險呢?
* 大齡生育為何風險多
卵子被污染,容易生出畸形兒
分娩時間越遲,卵子受環境和污染的影響就會越多,卵細胞質量也隨之下降,容易發生卵子染色體異常,從而生下畸形兒。這是大齡產婦所面對的最大風險。
容易發生難產和大出血
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產道和會陰、盆骨的關節會變硬,不易擴張,子宮的收縮力和陰道的伸張力也較差,有的大齡產婦分娩的時候宮口開得慢,甚至開不了,以至于分娩時間延長,容易發生大出血和難產。
妊娠并發癥多
由于年齡大,大齡產婦中有不少人都可能有輕微的糖尿病或者高血壓,平時可能覺察不出來,一旦懷孕,身體各項機能和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會將這些隱性的疾病誘發出來,不僅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更會給孕婦帶來生命危險。
* 避免畸形兒,孕期檢查不可少
孕前需要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夫妻雙方最好進行一次全面的孕前檢查,以保證精子和卵子的質量。除了要進行心、肝、腎等常規檢查,重點的檢查項目是生殖系統、遺傳性疾病等,以減少畸形兒的發生率。
懷孕確診后要進行宮外孕排查
由于大齡女性更容易患上婦科疾病,從而導致輸卵管問題。所以最好在確診懷孕后,排查是否是宮外孕,以免發生危險。
超聲波檢查
分別在在12周和20周的時候進行。這項檢查可用來進一步確定懷孕日期及任何發育異常的情況,如腭裂、臟器異常等,以便排除畸形兒的可能。
絨毛及羊水檢查
在11周左右,用一根活檢針通過宮頸或腹壁進入宮腔到達胎盤位置,取出少許絨毛組織,檢測胎兒是否異常。
甲胎蛋白檢測
在16—20周進行,是一種無危險的血樣檢查,測定血液中用甲胎蛋白水平,可發現神經缺損、Down綜合征、腎臟和肝臟疾病等。
胎兒頸部透明帶
懷孕11~14周,通過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帶就是測量皮膚和軟組織之間的最大空隙厚度來檢查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特別是唐氏癥。
母血唐氏癥篩查
懷孕14~18周,通過抽血。檢驗母體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及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濃度,檢測胎兒是否智障以及多重先天性異常。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方徽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婦科再造丸能治月經量少嗎?有何功效?
2024-10-27麻栗坡縣哪家醫院治療外陰白斑效果佳?
2024-10-27嘉興市治療子宮內膜癌哪家醫院好
2024-10-27此次月經量特別少,有何藥可治療?
2024-10-27月經延遲一月才來是何原因
2024-10-27潔爾陰洗液如何用于陰道內部沖洗
2024-10-27如何選擇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醫院
2024-10-27安坤贊育丸有何功效?
2024-10-27
熱門文章
產后康復全攻略,這些關鍵項目不可錯過
2024-10-28如何為寶寶準確測量身高
2024-10-25兒童換牙齒注意事項——護理、飲食與問題應對
2024-10-24寶寶厭食是什么原因?怎么辦
2024-10-23探究14歲少年身高的標準與影響因素
2024-10-22一個月寶寶怎么護理?專業指南來了!
2024-10-22一歲三個月寶寶食譜全解析:營養、美味與健康并重
2024-10-21一周歲寶寶營養食譜:成長營養全解析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