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吳鐘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二級教授、一級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導師。在冠心病外科、瓣膜外科、復雜先心病外科和大動脈外科均有很深造詣。特別是各種復雜先心病手術、高難度冠脈搭橋手術、左心室巨大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型術有深入研究和知名度。對心臟術中心肌保護有較深的造詣和一定的國際影響。創立‘愛濟童心’慈善基金,資助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先心病患者手術。[向他提問]
盡管廣東是地貧大省,但是近幾年來廣東0—5歲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已達5.4‰,取代了地中海貧血發病率高居全省出生缺陷的首位。先心病發病率上升是否與取消強制婚檢有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吳鐘凱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表示,目前沒有一項數據表明先心病發病率上升與強制婚檢有關。事實上,婦女懷孕的頭3個月是胎兒器官的形成期,孕婦要特別注意保健,他呼吁準媽媽們應該加強圍孕期的檢查。[詳細]
先心病的致病因素很復雜,引起胎兒心臟發育畸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明確的是女性在懷孕最初三個月如果遭遇病毒感染,胎兒發生心臟血管畸形的危險因素就會大大提高。風疹病毒是目前最為明確引起胎兒先心病的主要因素,因此,吳鐘凱主任建議女性在懷孕最初三個月盡量避免病毒感染。專家指出,一般來說,在懷孕5-6個月的時候,經B超篩查胎兒的先心病。寶寶出生以后,根據病史、體征、胸部X線片和心電圖檢查,對常見的先心病一般可以作出診斷。 [詳細]
“雖然大部分小兒先心病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根治,遺憾的是,一些家庭往往因無力支付手術費用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吳鐘凱教授告訴家庭醫生在線,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為0.6%—0.8%,醫學治療認為手術越早進行效果越好,如果拖延不治療,長期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由于先心病復雜多樣,治療需要個體化,如四聯癥也分輕重,其癥狀、治療風險差別很大,治療的費用、預后也不一樣,一般而言手術費用1~10萬不等,這讓許多貧困家庭難以承擔…… [詳細]
在健康人群眼里,先天性心臟病或許是“短命”的代名詞。事實上確實如此,一些復雜的先心病,如果不經過人為干預,大部分患兒活不到3歲,其死亡率極高。在新生兒出生缺陷中,發病率最高的就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影響新生兒期和兒童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廣東省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先心病患病率大概為千分之六至八,廣東又是人口大省,粗略統計下來,廣東省每年出生的先心病患兒就有1萬多人。[詳細]
“先天性心臟病復雜多樣,其中最為常見的先心病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肺動脈瓣狹窄等,這四種幾乎占了所有先心病的80%以上。”吳鐘凱教授在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指出,由于先心病患兒在胎兒時期心臟和大血管發育異常導致先天性血管系統畸形,與同齡孩子相比,他們身體虛弱,容易出現反復感冒。隨著小兒心臟外科的飛速發展,不僅常見的先心病可以得到準確的診斷,而且大多數可以得到徹底根治。[詳細]
“原則上小兒先心病及早手術治療效果越好,”吳鐘凱教授指出,小兒先心病并不是不治之癥,大部分先心病患兒都能通過手術有效治療和痊愈,能完全和正常人一樣學習和生活。然而,目前在孩子是否及早手術的問題上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況,一種是希望“等孩子大一些再做”,結果一拖拖到五六歲,孩子病情越來越嚴重,也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期。另一種情況是有些家長認為手術越早越好,希望孩子一出生后就急著進行手術治療干預。
“我們不提倡矯枉過正的手術治療,有些孩子的情況沒必要馬上進行手術,具體要看病情而定。”吳鐘凱教授指出,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先心病患兒選擇在新生兒期進行手術,雖然越早進行先心病手術能把孩子心肌損傷降到越低…… [詳細]
如果發現自己的寶寶有下述癥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確診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并及時處理。隨著我國產前篩查與產后體檢水平的提高,目前先天性心臟病的檢出率在逐步提高。
青紫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突出表現,一般出生后持續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個月至半年逐漸明顯,在口唇、手指(腳趾)甲、鼻尖最明顯。有一些潛伏青紫型心臟病平時并無青紫,只是在兒童活動、哭鬧、屏氣或患肺炎時才出現青紫。[詳細]
由于心功能差、供血不足和缺氧,重癥患兒在新生兒期喂養困難,吸吮數口就停歇,每次進食量少,氣促,易嘔吐和大量出汗,喜豎抱;年長兒不愿活動,喜蹲踞,活動后易疲勞,缺氧嚴重者可在哺乳、哭鬧或大便時突然昏厥。[詳細]
是先天性心臟病最常見的體征,大多數先心病會有心臟雜音。如果新生兒出生即聽到心臟雜音,即應做心臟超聲心動圖,了解是否有心臟畸形存在。在任何年齡,只要發現心臟雜音都應做心臟超聲心動圖確診。[詳細]
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由于肺血增多,肺炎:常見于較重的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缺和其他復雜畸形。平時易反復患呼吸道感染,反復呼吸道感染又進一步導致心功能衰竭,成為先天性心臟病的死亡原因。[詳細]
尚在襁褓中的11月大男嬰小雄(化名)不知經歷了多少不幸與幸運: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已達2厘米的他,日前接受了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愛濟童心”項目的資助,并進行了修補手術,擁有了一顆完整的“童心”。了解得知,該項目今年的資助對象進一步放寬,但凡0~14周歲符合手術條件者,均可獲得手術資助。 [愛濟童心專項基金申請條件和程序]
編輯:杜麗華 監制:鄒 蓮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小兒心臟外科主任吳鐘凱 通訊員:李紹斌 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