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5日,是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預防接種——寶寶的權利,社會的責任。對寶寶來說,疫苗接種真的很重要,從出生24小時內接種第一支乙肝疫苗起,疫苗就開始呵護寶寶成長、守護他們的大健康。不過關于疫苗的接種問題,家長們存在著很多疑問:二類疫苗有沒必要打?接種疫苗就不會生病了嗎?等等,帶著這些疑問,小編請來了和睦家廣州診所夏凱莉醫(yī)生,來為媽媽們一一解答。[閱讀全文]
夏凱莉醫(yī)生在中國獲得醫(yī)學學士學位、兒科學碩士學位和兒科學博士學位,并完成實習醫(yī)生及住院醫(yī)生的培訓 ,隨后在美國喬治亞醫(yī)學院學習兒科血液病和兒科腫瘤三年。擅長兒童保健、日常護理及父母親職教育,普通兒科疾病、兒科血液病、兒科腫瘤的診治。[詳細]
中國幅員遼闊,地區(qū)經(jīng)濟差別很大,這意味著經(jīng)濟發(fā)達和公共衛(wèi)生設施好的地區(qū),政府能夠承擔除了基本一類疫苗之外的部分二類疫苗的費用,因而逐漸把這部分疫苗轉為免費的,至于界定是否為二類疫苗或仍然屬于一類疫苗意義不大,對于接種兒童來說是受益匪淺的。例如廣州地區(qū)把麻腮風疫苗列為免費疫苗,逐步替代原來的麻風兩聯(lián)疫苗和麻疹疫苗等一類疫苗,但是廣東省的大部分山區(qū)仍然使用麻疹疫苗為一類疫苗。[詳細]
這種疫苗的接種效果,尤其是疫苗安全性遠遠優(yōu)于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但由于價格昂貴,不能充分普及,尤其是邊遠農(nóng)村地區(qū),目前仍然被列為二類疫苗。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政府已提出在五年內逐步用注射型脊髓灰質炎疫苗全面代替口服脊髓灰質炎糖丸。[詳細]
簡稱HIB,HIB疫苗預防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所致的嚴重感染性疾病,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和腦膜炎等,這些是可以通過疫苗接種而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HIB和肺炎鏈球菌疫苗一樣,是歐美發(fā)達國家普及的疫苗,由于價格原因目前在我國仍屬二類疫苗。 [詳細]
這是關于疫苗的一個普遍性問題,也是最容易引起誤解的問題。我們應該了解:接種疫苗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罹患這個疾病的風險,對于整個群體來講,疫苗接種極大地降低了該疾病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對于個體來講,降低患該病的風險,即使罹患該病,患病的嚴重程度也是明顯降低。
例如接種水痘疫苗后,罹患水痘的風險明顯降低;而且即使罹患水痘,水痘程度也很輕,幾乎不會像自然感染水痘一樣出現(xiàn)有合并水痘腦炎的風險,嚴重程度明顯降低,但接種疫苗并不等同于百分百預防。[詳細]
五聯(lián)疫苗益處多多,減少了多次分次接種疫苗的繁瑣,預防的疾病譜得以擴大,同時疫苗安全性也得到提升。已經(jīng)注射過五聯(lián)疫苗中的某種疫苗,還能再接種五聯(lián)疫苗,但具體需要根據(jù)接種疫苗種類和次數(shù)再加以個體化指導,例如只接種了1次百白破疫苗,那么在出生后6個月之內,還能再接種2次五聯(lián)疫苗,但如果已經(jīng)接種了3次百白破,那么在出生后6個月之內,就不能再接種五聯(lián)疫苗了,可以在15-18個月做第四次加強時選擇五聯(lián)疫苗,至于漏打的HIB只能以單針形式補打2至3次。[詳細]
麻疹疫苗,包括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都屬于減毒活疫苗,通過雞胚細胞培養(yǎng)制作,所以純化后的疫苗可能還會含有極微量的雞胚蛋白成分,是引起過敏反應的風險所在,但隨著疫苗純化技術的改進,引起過敏反應的風險大大降低。在接種麻疹疫苗前試吃全蛋是推薦的,主要利于醫(yī)生謹慎應對雞蛋嚴重過敏的寶寶。輕癥過敏的寶寶仍然可以接種麻疹疫苗,只是需要知會具體的過敏表現(xiàn),請醫(yī)生謹慎對待,醫(yī)生也需要準備好搶救應急設備以備不時之需。[詳細]
兒童期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氣管炎,肺炎,或者麻疹、風疹和手足口病時期,需要延后接種疫苗,這些疾病的恢復在2至4周內可完成,恢復后接種疫苗沒有太多耽誤時間,也不會影響接種效果。 [詳細]
如果寶寶只是輕微流涕咳嗽,沒有出現(xiàn)發(fā)熱的情況,即不屬于急性感染性疾病需要延后接種的情況,輕微流涕咳嗽也不會影響接種效果,所以大可不必一等再等,耽誤了接種日程,進而錯過最佳接種時間。 [詳細]
接種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1、多喝水:接種疫苗可以理解為讓寶寶經(jīng)歷一次輕微的疾病過程,從而產(chǎn)生針對這一疾病的抵抗力,接種疫苗后的常見反應,也就是寶寶和疾病做斗爭的一個過程,就像寶寶得病了,多喝水,達到良好的體液平衡,幫助寶寶抵抗疾病。
2、避免接觸密集人群:接種疫苗前后,都要避免接觸密集人群,減少接種時期的交叉感染,接種疫苗后短暫時間內,寶寶抵抗力低,接觸密集人群,容易繼發(fā)感染其它疾病,需要注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