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種習慣導致癌多發 做好三點預防癌癥
日前,由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推出的“全球防癌指南”——《食物、營養、身體活動和癌癥預防》中文版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科學家預計,到2030年全球癌癥患者將增加1倍。對此,該指南的中文版譯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陳君石表示,以下八種生活方式是導致癌癥多發的主要原因,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呢?
八種習慣導致癌多發
1、吸煙。吸煙者比不吸煙者患癌危險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過三成以上的癌癥發生與吸煙密切相關。
2、每天鍛煉少于30分鐘。專家組認為,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某些癌癥的危險性。研究表明,進行有規律的、持續的身體活動,能預防某些部位的癌癥,如結腸癌等。
3、飲酒。無論是含有酒精的飲料,還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隨著攝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險顯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應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別超過1份。
4、常飲含糖飲料。含糖飲料提供了能量,卻極易讓人不知不覺就喝多了,導致肥胖。
5、蔬果攝入過少。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幾率。每日應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種類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紅、綠、黃、紫等不同顏色。
6、紅肉攝入過多。紅肉含量過高的膳食可能導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發。每周攝入量應少于500克,同時盡可能少吃加工的肉類制品。
7、鹽攝入超量。食鹽和鹽腌食物將增加胃癌的發生率。每日鹽的攝入總量應低于6克。
8、缺乏母乳喂養。母乳喂養能降低媽媽絕經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幾率,同時還能預防兒童超重,降低將來罹患癌癥的風險。
做好三點 及早發現并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1、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
遠離煙酒。煙草是癌癥發生最重要的獨立因素。在全部癌癥病人中,有1/3以上與吸煙有關,吸煙越多,煙齡越早,癌癥的發病率也越高。如果一天飲用含乙醇(酒精)超過10克的酒(10克酒精相當于飲用酒精度5%的啤酒200毫升),患癌癥的危險性就會明顯增大。因為酒精能夠抑制免疫系統,降低肝臟的解毒功能,使胃增加對致癌物的吸收。在全部癌癥中,約3%是由飲酒引起的。另外,吸煙和飲酒對致癌還有協同作用。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肖博士強調飲食要科學,要葷素搭配,他歸納為“三不吃,兩少吃,一多吃”。
不吃霉變食物。霉變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素,尤其是在發霉的花生和玉米中含量更多;
不吃“隔夜菜”。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會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和溫度的升高而增高。亞硝酸鹽與胃內蛋白質分解的產物相作用,形成亞硝胺,是導致胃癌的直接因素;
不吃過期食品。食物要現吃現買,不要儲存較長時間。購買食品時一定要注意查看保質期,過了保質期的東西要馬上丟棄。
少吃腌制、熏制、油炸及含硝酸鹽類等食品,如火腿、熏腸、熏魚、午餐肉、炸土豆片等;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奶油、人造奶油、黃油、豬油。
多吃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品,并提倡生食。如西紅柿、深綠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大豆制品、柑橘類水果、麥芽與麥片、蔥、姜、蒜、酸奶等。
2、及早發現并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癥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演變過程中,有一個將成未成的階段,就是癌前病變期。如乳腺的囊性增生,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口腔白斑,慢性遷延性肝炎,子宮頸糜爛,某些部位長期不愈合的破潰和瘢痕等。這些疾病本身不是癌,但演變為癌癥的幾率比較高,如果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阻斷其演變過程,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一些癌癥的發病率。此外,還有一些疾病對于某些人群具有演變為癌癥的可能,比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一般人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而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及胃潰瘍的患者,就要警惕演變為胃癌的可能。
癌癥不是傳染性疾病,但是有一些癌癥與感染有關。比如,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所引起。還有,肝癌也與感染有關,雖然肝癌與其他癌癥一樣本身并不傳染,但是乙肝則屬于傳染性疾病,而乙肝如果得不到正確治療和有效控制,有可能發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20年后,有50%發展為肝癌。
3、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腫瘤的表現在很多時候沒有臨床特異性,很多病人等發現后就已經進入了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要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定期進行體檢,有利于早期發現癌癥。比如:黑色痣潰爛應警惕癌;絕經后陰道流血、絕經前陰道不規則流血,尤其是接觸性出血(性交后出血),應警惕宮頸癌;大便次數增加,干稀便交替,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應警惕結腸癌;清晨醒來,倒吸血痰,即鼻腔內分泌物吸入后由口腔吐出來的痰里面帶血,是鼻咽癌的早期表現,應及時就醫。此外,對于淋巴結腫大,尤其是發生在頸部、頜下、腹股溝、鎖骨上窩等部位,更要注意,這些部位是胃癌、肺癌等最常見的轉移部位。臨床實踐證明,很多癌癥早期發現并積極有效地正規治療,預后較好,有的可臨床治愈。
理論上講人體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癌細胞,而人體免疫系統可對癌細胞加以識別和清除。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壓力太大,或者過于勞累等原因,機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癌細胞便乘機得以在人體內生長,發展到一定程度成為腫瘤。因此他強調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生活要有規律,工作有張有弛,加強身體鍛煉。這對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癌癥十分重要。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