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瘤的原因有哪些?
胰島素瘤(lusulinoma)為胰島B細胞腫瘤,亦稱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癥。占胰島細胞腫瘤的70~75%,大多數為良性,惡性者占10~16%。
胰島素瘤多數為單發,約占91.4%,少數為多發性,瘤體一般較小,直徑在1~2.5cm者占82%左右,位于胰腺頭部者17.7%,體部35%,尾部占36%,異位胰島素瘤的發生率不足1%。
肉眼觀察胰島素瘤表面光滑,呈圓形或橢圓形,偶為不規則形,一般呈粉紅色或暗紅色,邊界清楚,質略硬,腫瘤細胞含胰島素,大約每克瘤組織含10~30IU,多者達100IU(正常胰腺組織每克含胰島素1.7IU),鏡下觀察:瘤細胞呈多角形,細胞界限模糊,胞漿稀疏較透亮;細胞核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一致,染色質均勻細致,核仁一般不易見到;瘤細胞成團排列,與毛細血管關系密切,呈小結節或島狀;瘤細胞亦可呈腺腔樣排列,呈菊形團狀,腺腔內有時可見紅染分泌物,細胞多為柱狀,核在基底部;瘤細胞還可呈片狀分布,瘤細胞在電鏡下可見其分泌顆粒具有B顆粒特征,胰島素瘤可為良性或惡性,單純從細胞形態上有時難以確認,最可靠的指標是有無轉移。
胰島素瘤通常在饑餓、飲酒、感染、活動過度等應激而發病。多數由偶發至頻發,逐漸加重,甚至每天發作數次。發作時間可短至數分鐘,長至持續數天,甚至長達1周以上,可伴發熱等其他并發癥。若及時進食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則數分鐘即可緩解。
初發病者或糖尿病病人伴本病的,血糖水平未降至3.33mmol/L(60mg/dl)以下,即可出現低血糖癥狀。但是,臨床癥狀和血糖水平并不成正比,甚至有的從不早餐前發病;發作后血糖并不一定很低,發作時不予補充葡萄糖也可自行緩解;若病情嚴重或發作時間延長,有時在進食數小時后癥狀才消失。這些不典型的臨床表現,可能與腫瘤間歇性分泌胰島素有關,也與血糖的下降程度、速度、持續時間、病程長短以及個體差異對低血糖的敏感性不同等有關系。這種復雜的臨床表現給診斷帶來一定困難。常被誤診為癲癇、癔病、精神病、一過性腦供血不足,但也有長期應用鎮靜劑和抗痙藥,造成腦組織損害等而出現的神經癥狀。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