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瘤的檢查診斷方法
胰島素瘤是胰島B細胞腫瘤,亦稱內源性高胰島素血癥。那么,診斷胰島素瘤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檢查胰島素瘤,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診斷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空腹血糖測定:禁食15小時,空腹血糖在2.78mmol/L以下者,可確診為胰島素瘤。對一些輕癥病人,禁食可延長至24~48小時以上,以誘使發作。本病病人多在禁食15~36小時內出現低血糖癥狀,如果禁食60~72小時仍不發作,可排除胰島素瘤。
2)胰島素測定:測定病人的空腹或發作時周圍靜脈血胰島素水平,是確診為胰島素瘤的直接依據。正常人空腹周圍血胰島素水平為5~30μU/ml,平均低于24μU/ml。本病病人不僅胰島素水平顯著升高,即使在低血糖狀態下胰島素水平仍然高(可達100-200μU/ml),為本病最特異試驗。
除了空腹測定外,還可在手術中經門靜脈取血測定胰島素,方法為:手術中在進行輸葡萄糖液前用細針穿刺門靜脈主干取血,測定血糖和胰島素水平。如門靜脈主干血的胰島素大于100μU/ml時,應考慮有胰島素瘤存在的可能,如胰島素值大于200μU/ml,可診斷為胰島素瘤。此法在診斷上的特異性優于周圍靜脈血所測定的結果;也可用于判斷胰島素瘤是否已切除完全。
3)空腹周圍靜脈血胰島素濃度與葡萄糖濃度的比值(IRI/G)診斷法:病人禁食15~72小時,再檢測周圍靜脈血胰島素和葡萄糖水平,并計算胰島素( IR1)和葡萄糖(G)比值。正常人IRI/G小于0.3;如大于0.3可診斷胰島素瘤。本方法比單獨測定胰島素或血糖更為準確。
4)甲苯磺丁脲(D860)激發試驗:甲苯磺丁脲可刺激胰島釋放胰島素,產生持續3-5小時的低血糖。
①靜脈法:早晨空腹抽血測血糖后,靜脈注射甲苯磺丁脲(20-25mg/kg體重,溶于20ml生理鹽水中),于注射后5、15、30、45、60分鐘各測血糖1次,第2、3小時每半小時測血糖1次,觀察血糖變化。正常人在用藥后半小時血糖達最低值,1.5~2小時恢復正常。胰島素瘤病人注藥后5~l5分鐘出現明顯低血糖,且2~3小時后低血糖仍不恢復。
②口服法:口服甲苯磺丁脲和碳酸氫鈉各2g,然后每半小時測血糖1次,連續5小時。正常人于服藥后1~3小時內血糖達最低值;胰島素瘤病人可早期出現血糖最低值,且持續3~5小時血糖不回升,血漿胰島素含量增高。
5)胰高血糖素試驗:靜脈注射胰高血糖素1mg,每30分鐘測血糖和血漿胰島素水平。30分鐘內血糖迅速升高,而胰島素濃度下降;注射后1~1.5小時血糖降至正常,2小時后出現低血糖,而胰島素含量升高。如果血糖低于2.5mmol/L,胰島素>100μU/ml,即可明確診斷。正常人無低血糖表現。本試驗陽性率達80%,且較甲苯磺丁脲法安全,準確性更大。
6)胰島素原與胰島素比值測定:有些患者血漿胰島素無明顯升高,而胰島素原升高。正常人胰島素原與胰島素的比值不超過25%;而約有85%~100%胰島素瘤病人的比值增高;有惡性變時更加顯著,常達30%~80%。
7)其他試驗:L-亮氨酸試驗、鈣劑激發試驗、胰島素抑制試驗、血清C-肽測定等都對胰島素瘤的診斷有幫助,并有助于排除其他低血糖的原因。
(2)影像學檢查
1)無創性檢查:
①B超:由于B超檢查具有簡便、無創和費用低廉等優點,有一定的應用價值。Mayo醫院報道一組胰島素瘤病人,術前B超的定位診斷率為59%;而Michigan大學報道的陽性率僅為25%。因此,不能單純依靠B超進行胰島素瘤的術前定位診斷。
②CT檢查:在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中,CT是最廣泛應用的無創性檢查方法,且增強掃描比平掃的敏感性更高,能更好地了解腫瘤與胰腺、膽總管之間的關系。一般的CT檢查只有當腫瘤直徑大于3~4cm改變了胰腺的正常輪廓時才能觀察到,較小的腫瘤很難發現。各家報道的陽性率也有很大差異,Broughan、Dunnick報道CT對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率大于60%,而Mayo醫院的資料是35%,Vinik等報道僅為15%。
③MRI磁共振檢查:隨著磁共振檢查的逐步推廣,也已開始用于胰島細胞瘤的定位診斷。快速成像、脂肪抑制或脂肪飽和技術及新對比劑MnDPDP(錳合成劑)等的應用,使腹膜后及周圍脂肪來的高信號受到抑制,而血運豐富的腫瘤得到增強而使較小的腫瘤亦能清晰顯示,其敏感度比B超、CT及血管造影為高,可望成為最好的非侵入檢查方法。
2)有創性檢查:
①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由于胰島素瘤含有豐富的血供,通過高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脾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能清楚地顯示腫瘤的位置,尤其是結合運用數字減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新技術,可使準確定位率更高。多數作者報道,腹腔動脈造影對于胰島素瘤的定位診斷率達80%,但也有的稍低一些,僅為52%。
②經皮肝穿刺門靜脈系統置管分段取血(PTPC)測胰島素:本方法又稱選擇性門靜脈系統分段取血(SPVS),其方法是經皮經肝穿刺肝內門靜脈分支,并將導管插入至脾靜脈,分段抽取胰腺引流血管的血,測量其胰島素含量。將各段的測值做一曲線,激素峰值所在的區段就是腫瘤的位置所在。應用PTPC判斷腫瘤部位具有很高的符合率,Vinik和Roche等報道其定位符合率分別為81%和95%,而Fraker和Norton的資料則達到100%。國內曾憲九等自1981年開始應用此法定位胰島素瘤,檢測的6例病人均獲得成功。
③術中B超:本方法對于位于胰腺頭部、位置深、體積小的腫瘤的診斷尤為適用。胰島細胞瘤(islet cell tumor)容易與周圍的胰腺實質相區別;也有助于識別腫瘤與周圍大血管、胰腺管和膽總管之間的關系。Grant等對36例胰島素瘤病人進行術中B超檢查,定位診斷率為90%。
④選擇性動脈注射亞甲藍:由于胰島細胞腫瘤能選擇性地結合亞甲藍等生物染料,通過動脈或靜脈注射亞甲藍,有助于尋找胰島素瘤的所在部位。Fedorak等介紹在手術當天早上進行超選擇性腹腔動脈插管,將一根5.0F號動脈造影管留置在胃十二指腸動脈或脾動脈。術中將2ml消毒亞甲藍快速注入導管,15秒鐘內整個動脈供血范圍內的組織全被染成藍色,2分鐘后,腫瘤以外的正常胰腺組織均已褪色,而腫瘤部位的染色可持續15分鐘以上。Cordon報道,從周圍靜脈滴注亞甲藍(5ml/kg體重,溶于1000ml糖鹽水內),半小時注完,1小時后觀察,正常胰腺組織染色淺藍色,腫瘤則為深紅藍色。但國內少數單位進行類似檢查,卻未能取得類似結果。
(3)診斷
胰島素瘤的診斷困難,常需要病人住院,在嚴密監視下,空腹至少24小時,有時甚至空腹達72小時后,出現低血糖癥狀,此時抽取血液檢查其血糖濃度和血胰島素水平。若結果顯示出血糖濃度很低和很高的胰島素水平,則提示胰島素瘤的存在。然后必須準確將腫瘤定位,可用CT和超聲波掃描檢查,但有時仍需行外科手術探查才能定位腫瘤。
【鑒別診斷】
應與內源性胰島素生成或轉化異常性疾病(如抗胰島素抗體及抗胰島素受體自身抗體的生成、非胰島素瘤性惡性腫瘤、胰島增生等)、糖的攝入不足或利用和丟失過多性疾病(如慢性的酒精中毒和營養不良等)以及藥物性因素引起的低血糖等進行鑒別。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