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腫瘤要做哪些檢查和診斷?
骨腫瘤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是發生于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常見腫瘤。骨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后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無滿意的治療方法。
骨腫瘤要做哪些檢查呢?
X線檢查對明確骨腫瘤性質、種類、范圍及決定治療方針都能提供有價值的資料,是骨腫瘤重要的檢查方法。然而X線片僅是骨腫瘤的投影,骨腫瘤的X線表現不恒定,需密切結合臨床表現和病理檢查,才能作出準確診斷。 良性骨腫瘤形態規則,與周圍正常骨組織界限清楚,以硬化邊為界,骨皮質因膨脹而變薄,但仍保持完整,無骨膜反應,惡性腫瘤的影像不規則,邊緣模糊不清,溶骨現象較明顯,骨質破壞,變薄,斷裂,缺失,原發性惡性腫瘤常出現骨膜反應,其形狀可呈陽光放射狀,蔥皮樣及Codman三角。
X線片可為醫生提供有關腫瘤發病過程四個信息:
1、骨腫瘤的位置 如腫瘤可位于骨骺,也可位于干骨骺端,可位于長骨,也可位于扁平骨;青少年骨骺發生的腫瘤應首先考慮軟骨母細胞瘤,而成年人上述骨骺部的腫瘤應考慮為骨巨細胞瘤。
2、腫瘤對宿主骨的影響 腫瘤與宿主骨間邊界有無浸潤性是確定病變性質的首要因素,邊界清楚者表明腫瘤生長緩慢且浸潤性弱。反之,邊界模糊者則表明腫瘤浸潤性強。
3、宿主對腫瘤的反應 宿主總是力圖消滅腫瘤,將其包裹,形成纖維組織包膜,生長快速的腫瘤可浸潤和破壞這種反應性骨包膜,而僅在腫瘤的一端或兩端能見到這種包膜的殘余,通常表現為Codman三角。
4、腫瘤組織的密度 骨組織顯像中如有任何密度變化,均可懷疑該組織有病變,有些腫瘤為溶骨性病變,如骨巨細胞瘤,而有些為成骨性病變,成骨不規則或為雪花狀,如骨肉瘤、軟骨肉瘤。
發生在骨盆、脊柱等部位的腫瘤,普通X光片不能很好地顯示時,CT掃描、B超、MRI、ECT等新型顯像技術可以幫助判明腫瘤的部位和范圍。
骨掃描可以在普通X光尚未有陽性改變時即顯示出原發、繼發性骨腫瘤的存在。對可疑者應選擇性地作99锝等的骨掃描。
組織學檢查
骨腫瘤最終診斷的完成有賴于組織學檢查,通常經常活檢術獲取組織標本。活檢術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施行,要保證得到有診斷意義的組織。切口設計應照顧到后續手術,最低限度地減少腫瘤細胞的擴散及對鄰近正常組織的污染,決不可認為活檢術為小手術而輕率從之,取材應避開壞死區,多取幾個部位。腫瘤的外圍部分多為反應區,有時不足以作出肯定的診斷,但是,病理檢查也有其局限性,如疲勞骨折、骨化肌炎容易誤診為骨肉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的棕色瘤易誤診為巨細胞瘤;軟骨來源的腫瘤難以區分良惡性等。
某些腫瘤的診斷中,化驗檢查有一定的幫助,如成骨肉瘤患者鹼性磷酸酶可以增高,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可有盆血、尿本周氏蛋白陽性,棕色瘤患者有血鈣、血磷異常等。
其他輔助檢查
1、病理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被認為是一種準確率最高的診斷方法,但如取材部位不當,也能造成診斷上的失誤,所以病理檢查尚須結合臨床及x線檢查。常用取材及檢查方法有針吸活檢、切開活檢、冰凍切片、石蠟切片等。
2、放射性核素檢查:可用于骨轉移瘤的早期診斷。
3、CT與核磁共振:能較早發現病變組織,準確率高。
4、血沉加快:骨肉瘤,成骨性轉移性骨腫瘤堿性磷酸酶可增高。
總之,本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及x線檢查,對于難以確診者,病理檢查具有決定性意義,但應注意取材部位要恰當。
骨腫瘤的診斷
多數骨腫瘤的診斷較為復雜,有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不同骨腫瘤可有相近似的表現,良性骨腫瘤可發生惡變;有些骨腫瘤組織學檢查顯示分化良性,但臨床上表現為高度惡性,常常早期出現肺轉移。還有一些病變的臨床,X線或病理表現與骨腫瘤相似。一般來說,骨腫瘤的診斷必需強調臨床,X線表現及病理三結合,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在診斷過程中,應注意區分幾個問題:
①骨腫瘤與非骨腫瘤病性變;
②良性骨腫瘤與惡性骨腫瘤;
③原發性骨腫瘤與轉移性骨腫瘤。
(責任編輯:吳敏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消癌平片適用于哪些癥狀?
2024-10-24治療子宮癌應如何選擇醫院?
2024-10-24基底細胞上皮瘤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食道癌轉移左上鎖骨和腹部,灰樹花膠囊
2024-10-24尋找治療宮頸癌的好醫院
2024-10-24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