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易被誤診成痔瘡 學會直腸癌檢查4方法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是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一種疾病,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對于這種疾病要注意及時發現,而有些病變容易和直腸癌混淆,導致誤診。其中痔瘡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容易與直腸癌混淆的疾病。
誤診率高的主因:沒有進行肛門指診、直腸鏡檢查
誤診率高達60%~80%,其主要原因是沒有進行必要的檢查,特別是肛門指診和直腸鏡檢查。直腸癌的診斷主要依據有兩個:
1、排便習慣及性質改變。
2、直腸指檢、直腸鏡檢查,發現直腸內質硬不規則之包塊,取組織深入病檢便可證實。
其實,直腸癌的診斷并不困難,約75%以上的患者僅通過簡單的直腸指診就能發現病灶。許多早期便血患者,通常以為是小小痔瘡,未引起足夠重視。
直腸癌還有哪些檢查方法?
1、超聲顯象檢查
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是以探測直腸癌外侵和腫瘤對直腸壁的浸潤程度為目的的一種新的診斷方法,于1983年起開始應用于臨床。直腸內超聲顯象檢查能正確地診斷出腫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2、磁共振檢查
有研究者稱對直腸癌的外侵,磁共振檢查(MRI)較CT更有意義。但目前磁共振還有不少技術問題需要完善,對磁共振所提供的圖象認識也需進一步深化,同時與腔內超聲顯象相比,磁共振檢查費用昂貴也是其廣泛應用的障礙。
3、CT診斷
CT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但CT對結腸癌的分期有重要意義,尤其對于估計不能直接手術,而在應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內放療后有可能被手術切除的病人更有價值。CT對晚期直腸癌和復發性直腸癌的手術估計有較大意義,可以直接觀察到腫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閉孔內肌、尾骨肌、梨狀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術后3個月時可作盆腔CT檢查,作為基礎片,以便于隨訪時對照用。手術后2~3年內應每隔6~8個月作一次CT檢查,或當CEA升高時復查CT。此外,CT對復發性直腸癌應用放療可提供正確的定位,并確定適當的靶體積。
4、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內鏡檢查能在直視下觀察病灶情況,并能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
纖維結腸鏡檢查就目前而言是對大腸內病變診斷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檢查方法,絕大部分早期大腸癌可由內鏡檢查發現。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眼周汗管瘤激光后未恢復,用藥注意事項
2024-10-24安慶市之外,哪里治療宮頸癌比較靠譜?
2024-10-24化療副反應能靠健脾益腎顆粒緩解嗎效果
2024-10-24胃癌患者服用醋酸甲羥孕酮是否有效?
2024-10-24鶴慶縣哪家醫院治療卵巢癌效果佳?
2024-10-24如何選擇治療宮頸癌的醫院?
2024-10-2477 歲肺癌患者能否在家服仙蟾片保守
2024-10-24哪種藥物能立刻止痛呀?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