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道腫瘤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生殖道腫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起源于生殖道的皮膚轉移癌為卵巢(4%),子宮內膜(4%)和子宮頸(2%)。軀干骨盆區和臍部為這些皮膚轉移癌的主要部位。通常為妊娠期腫瘤的絨毛膜癌,常作為轉移癌轉移到皮膚并非少見。男性原發性腫瘤為前列腺,其皮膚轉移癌不足1%,常見于骨盆區,那么,生殖道腫瘤子宮頸癌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生殖道腫瘤子宮頸癌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無排卵 如伴有無排卵型或黃體功能不良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者,長期月經紊亂,使子宮內膜持續受雌激素刺激,無孕酮對抗或孕酮不足,子宮內膜缺少周期性改變,而長期處于增生狀態。
2、不育 不育,尤其是卵巢不排卵引起的不育,患內膜癌的危險性明顯升高。在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約15%~20%的患者有不育史。這些患者因不排卵或少排卵,導致孕酮缺乏或不足,使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持續性刺激。妊娠期間胎盤產生雌、孕激素,使子宮內膜發生相應的妊娠期改變;哺乳期,由于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使卵巢功能暫時處于抑制狀態,使子宮內膜免于受雌激素刺激。而不孕者,尤其是因無排卵引起的不孕,使子宮內膜長期處于增生狀態。
3、肥胖 肥胖,尤其是絕經后的肥胖,明顯地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絕經后卵巢功能衰退,而腎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可在脂肪組織內經芳香化酶作用轉化為雌酮,脂肪組織越多,轉化能力越強,血漿中雌酮水平也越高。雌酮是絕經后婦女身體中主要的雌激素,子宮內膜是雌激素的靶器官,子宮內膜長期受到無孕激素拮抗的雌酮的影響,可導致內膜由增生到癌變。某些基礎研究也指出,如增加了雄烯二酮到雌酮的轉換,也就增加了內膜由增生到癌變的發生率。有人統計,按標準體重,超重9~23kg,患內膜癌的危險性增加了3倍,如超重23kg,則危險性增加10倍。
4、晚絕經 據有關報道,絕經年齡52歲者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是45歲以前絕經者的1.5~2.5倍。晚絕經者后幾年并無排卵,只是延長了雌激素作用時間。
5、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在40歲以下的內膜癌的患者中,大約19%~25%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卵巢濾泡持續時間長,但不能成熟而達到排卵,使子宮內膜處于持續的雌激素刺激之下,缺乏孕酮的調節和周期性內膜脫落,導致內膜發生增生改變。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體內雄激素水平也增高,比一般人約增高3~4倍,而雄激素可轉化為雌酮,導致內膜增生或增殖癥,進而可發生不典型增生甚至子宮內膜癌。患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女孩,以后發生內膜癌的可能性是正常月經同齡女孩的4倍。
(責任編輯:寧果容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此藥用于原發性肝癌輔助治療,使用時注
2024-10-24宮頸癌疫苗是否有接種
2024-10-24乳腺癌術后 3 年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4-10-24早期肺腺癌手術后能否繼續服用原有藥物
2024-10-24小金片對皮下脂肪瘤有治療作用嗎
2024-10-24補佳樂和黃體酮對乳腺結節等有何影響?
2024-10-24胃癌術后感覺惡心,服用樞丹有效嗎?
2024-10-24平消膠囊對抑制腫瘤生長是否有作用?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