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常見癥狀列舉 飲食預防大腸癌有啥招
大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了解大腸癌的癥狀是早發現早治療的基礎。
那么大腸癌的有哪些癥狀呢?
①大便習慣的改變為大腸癌的早期表現。
②便血是大腸癌的常見癥狀,但不少人自認為是痔瘡而延誤診斷。
③腹部腫塊常提示大腸癌已不是早期。
④大腸癌患者的其他癥狀還有腹痛、腹脹、腹瀉、黏液便、便秘、肛周疼痛(排便時加重)、貧血、乏力、低熱等。
大腸癌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排便習慣改變:如有一段長時間的便秘,然后腹瀉,甚至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或者每天上廁所的次數異常增多,老是覺得排不干凈。有的則是大便變細、變硬,或如水狀。
二、腹部脹痛:初期僅覺得下腹部脹痛,有時可以聽到“腸子蠕動的聲音”。上廁所時稍微用點力,就感到腹部劇痛。有時也覺得脹氣,想放屁卻放不出來。
三、貧血且體重減輕:出現貧血現象,表示體內有一個地方持續輕微出血所致,如果臉色蒼白,體重下降,表示病情已經不妙。
四、便血或出血,或帶有黏液:最常見的情況是大便中沾有血液或黏液,有時會發覺出血量增多,呈鮮紅色,即肛門出血。
五、感覺里急后重:腹中老是覺得有便意,肛門口也重重的,有下墜感,因此常想上廁所。
大腸癌的發病因素
1、飲食因素:一般認為高動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纖維飲食是大腸癌高發的因素。人們發現,在西歐及美國等大腸癌高發區,隨著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高膽固醇食物攝入量的增加,大腸癌的發病人數也相應增加。此外,通過觀察移民這一特定人群的發病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與大腸癌發病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中國人及日本人大腸癌的發病率較低,但生活在美國的華僑、日僑大腸癌發病率卻明顯升高,與當地人相近。
而這些華僑生活習慣中改變最為明顯的是他們的飲食結構,即由高纖維、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改變為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進一步研究表明,美國人與移居美國不久的華僑、日僑(未完全改變飲食習慣)相比,其大便中脫氧膽酸、石膽酸等膽酸代謝產物、膽固醇代謝產物等明顯增高,而這些變化經動物實驗證實,均可導致大腸癌的發生。增加纖維的報入,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2、遺傳因素: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家屬,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幾種基因以及遺傳病給結腸癌造成很大的危害。這也是大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
那么如何通過飲食預防大腸癌呢?
(1)飲食注意:在日常飲食中一定要注意多吃粗糧,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含纖維素的食物,因為它們提供的不只是單純的纖維,還有富含各種維生素和天然植物素的有機體,及各種天然抗氧化色素與黃銅,這些對抗癌都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多吃植物纖維可增加糞便容積,不但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而且還有利于解決便秘,有減肥的效果;盡量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如精細糧,肉類食物,鹽漬、鹽腌和煙熏食物等,以減少食物中致突變劑、致癌劑的攝入。
(2)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食用油煎和燒烤食物也很容易誘發大腸癌。煙熏肉類食品中致癌物質更多,苯并芘含量最高,這些物質可使基因突變而致癌。盡量改為煮和蒸的方法,所以盡量不食用煙熏肉類食物。同時,在化學致癌物質中,亞硝胺是最為強大的致癌物質,在咸肉、咸魚、火腿、香腸、煙熏蛋白類食物以及酸菜、泡菜中,都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因此,要盡量少吃這些食物。
(責任編輯:陸偉祥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