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妞更易患卵巢癌 每年篩查要謹記
一般肥胖人士會引發不少疾病,給身體帶來巨大的負擔。近日,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表明,體重過量會加大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卵巢癌在卵巢腫瘤里面是少見的。但是卵巢癌相對來說,比子宮癌、宮頸癌這些癌的惡性程度都要高。
肥胖的女性更易患上卵巢癌
這份研究報告選取了25項相關研究,考察了飲食、體重和體力活動水平對女性患上卵巢癌風險所產生的影響。體質指數(即BMI,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每增加5個點,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就會增加6%。對于女性來說,她們一生中患上卵巢癌的平均風險為1.5%。
分析結果表明,體脂是誘發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因素之一。這一風險在BMI超過30的女性人群中會更高。報告還發現,身高也是導致女性患上卵巢癌的另一個風險因素,個子較高的女性患上卵巢癌的風險會更大。雖然身高與患卵巢癌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的原因尚未確定,但研究者推測遺傳因素和早期過快的身體增長速度可能是誘因之一。
研究者認為,肥胖會通過影響激素分泌,進而增加癌癥風險。肥胖還會引起體內胰島素含量的升高和抗胰島素性,這會引發人體的慢性炎癥,而炎癥是造成女性患上卵巢癌和生存率較低的一個主要因素。這項研究又為減肥提供了一個新的有利證據。
卵巢癌在卵巢腫瘤里面是少見的。但是卵巢癌相對來說,比子宮癌、宮頸癌這些癌的惡性程度都要高。要預防卵巢癌,每年需要定期做一次B超檢查。不但要做好預防工作,還要知道卵巢癌的早期癥狀,早期發現對治療相當有幫助。
卵巢癌的早期癥狀
(一):陰道異常分泌物: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宮頸內膜的分泌物及陰道滲出物形成白帶,一般量不多,并隨月經周期變化。當女性生殖道發生腫瘤,腫瘤出現壞死、破潰,可出現水樣、血性和米湯樣白帶,如合并有感染,可有臭味。白帶異??赡苁菍m頸癌、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表現。
(二):月經改變:當子宮生長腫瘤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子宮肉瘤、絨毛膜癌時,可出現月經的異常,包括月經量過多,周期紊亂失去規律 ,月經持續時間延長,淋漓出血等。卵巢的某些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能分泌雌性激素,干擾月經周期,引起月經異常。
(三):腫物:可生長在生殖器官的任何部位。一般是本人偶然發現。這些腫物即使無任何癥狀,也是一種不正常現象,大多是長了腫瘤。
(四):絕經后出血:在閉經的第一年內,有時會偶有陰道出血。如停經1年以上又有陰道出血則稱為絕經后出血。絕經后出血原因很多,大多數情況下是由良性疾病引起,但決不能忽視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可能,雖然有時出血量并不多。
(五):腹痛:卵巢腫物扭轉、破裂或感染,子官粘膜下肌瘤自宮口脫出或肌瘤變性,均可引起較劇烈的下腹痛。
(六):飲食及大小便改變:卵巢癌的最初表現可能僅有腹脹、納差以及消化道癥狀,腫瘤壓迫或侵犯膀胱和直腸可引起尿頻、排尿困難,大便干燥等。當出現上述癥狀時,病人應及時就診,不可因癥狀輕能忍受而消極觀察以致貽誤治療。但也要知道上述癥狀并非腫瘤所特有,大多仍為良性疾病所引起,病人不必過分擔心。
預防卵巢癌 每年篩查絕對必要
要預防卵巢癌,每年需要定期做一次B超檢查。不但要做好預防工作,還要知道卵巢癌的早期癥狀,早期發現對治療相當有幫助。
大家知道,子宮一邊有一根輸卵管,卵巢就在子宮旁邊待著,卵巢的外面就是腹腔。一旦卵巢發生癌的話,癌細胞可以很快就到卵巢的表面,然后就脫落到腹腔里面,引起在腹腔中的播散。由于女性平時很少關注自己的卵巢,幾乎不去想它,也不去做檢查,它在子宮旁邊待著,又不影響別的器官,所以長了一個瘤子,長了5厘米、10厘米,病人都沒有任何感覺,不容易發現它。
這也就是提醒大家,如果有條件,每年做一次B超檢查,腹部的器官,肝、膽、胰、脾、腎、子宮、膀胱、卵巢都看一遍。這樣的話,即使卵巢上長了一個腫瘤,不管是囊腫、畸胎瘤,還是卵巢癌,或者其他什么腫瘤,都能夠及時發現它。
(責任編輯:陸偉祥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良性腫瘤是怎樣的一種病
2024-10-24小腦視網膜血管瘤病是怎樣的一種疾病
2024-10-24服用胸腺肽腸溶片 5 天后發現懷孕有
2024-10-24骶骨脊索瘤手術后的情況如何
2024-10-24腿抽筋服用吡貝地爾緩釋片效果怎樣,且
2024-10-24益安回生口服液的效果如何
2024-10-24去年五月做宮頸癌手術能否吃奧福星
2024-10-24月經期服用甘露聚糖肽口服溶液有無影響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