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發病和地域有關系 6大人群需要定期做胃鏡
胃腸道腫瘤每年的發病率都呈上升趨勢,且有年輕化趨勢,但是目前來看,四十歲以上的人群,是該類惡性腫瘤的高發群體。專家建議,四十以上的中老年市民,每年都要定期做胃腸道檢查,及早排查診斷胃腸道腫瘤,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每當出現胃部不適,就到藥店買點治胃病痛的藥物應付,直到后來到正規醫院檢查,有些病人被診斷為胃癌晚期,要特別引起注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如結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等,而后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帶血,多數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排便前可有輕度腹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良性疾病如痔瘡、肛裂、腸息肉、痢疾、結腸炎、胃潰瘍等,也常會出現大便帶血而容易與結直腸癌相混。因此出現類似癥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做檢查,排查病因。
胃癌的四個病因分析
1、地域環境及飲食生活因素
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長期食用薰烤、鹽腌食品的人群中胃遠端癌發病率高,與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含量高有關;吸煙者的胃癌發病危險較不吸煙者高50%。
2、幽門螺桿菌感染
我國胃癌高發區成人Hp感染率在60%以上。幽門螺桿菌能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及亞硝胺而致癌;Hp感染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癥加上環境致病因素加速黏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幽門螺桿菌的毒性產物CagA、VacA可能具有促癌作用,胃癌病人中抗CagA抗體檢出率較一般人群明顯為高。
3、癌前病變
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殘胃,這些病變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癥過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有可能轉變為癌。癌前病變系指容易發生癌變的胃黏膜病理組織學改變,是從良性上皮組織轉變成癌過程中的交界性病理變化。胃黏膜上皮的異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根據細胞的異型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重度異型增生與分化較好的早期胃癌有時很難區分。
4、遺傳和基因
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其胃癌發病率較對照組高4倍。胃癌的癌變是一個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發展過程,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關基因與轉移相關基因等的改變,而基因改變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六大人群定期需要定期做胃鏡
目前,我國醫保還不包括胃鏡篩查項目,廣泛開展胃鏡篩查并不現實,建議以下六類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同時他也建議胃腸道疾病患者4-5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1、45歲以上人群;
2、老胃病患者,或感染過幽門螺桿菌者;
3、經常食用腌制食物和煙熏、燒烤食物者;
4、有胃息肉或做過胃部手術者;
5、有胃癌家族史;
6、經常應酬、煙酒過多、暴飲暴食者。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肺部小結節能否用左氧氟沙星或輸液治療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一年半,月經不規則半
2024-10-24服用復方斑蝥膠囊時能否與其他藥同服?
2024-10-24乳腺癌患者用枸櫞酸他莫昔芬片后腹瀉咋
2024-10-24使用該藥輔助治療原發性肝癌需注意啥?
2024-10-24免疫功能低下能否使用甘露聚糖肽片?
2024-10-24胃全切患者術后十天,胃部淋巴有腫瘤怎
2024-10-24妹妹患右乳癌,服參皂苷 RH2 能防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