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肝炎病史要警惕肝癌 肝癌的原因在食物上?
肝癌疾病的發生與我們的生活習慣等有很大的關系,并且在生活中我們要及時的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很多的患者在發現自己患病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了。如果能在早期及時發現肝癌的苗頭就可以清楚肝癌。
如何早期發現肝癌呢?
1、口干、煩躁、失眠、牙齦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脹滿,肝區不適。
2、全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煩躁、肝區不適,以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者。
3、反復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不能根治,并有肝區悶痛,逐漸消瘦者。
4、30歲以上,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捫及包塊,質地硬,表面不平,且連續觀察增大趨勢明顯,而病人卻沒有明顯不適。
5、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穩定多年,沒有發冷發熱,而突發肝區及膽區悶痛或劇痛。
6、有腫瘤的家族史,尤其是有肝癌的近親家族史者患肝癌的幾率相對稍大,應定期做身體檢查。
關于肝癌的三個誤區要避免
誤區1:肝癌的來源就是肝臟。我們常說的肝癌一般是指肝細胞肝癌。其實,生長在肝臟的癌癥可以分成很多種,膽管細胞來源的膽管細胞癌也并不少見。還有一些血管來源的其他肝臟惡性腫瘤也屬于肝癌范疇。除這些肝臟原發的腫瘤以外,肝臟還是很多其它部位腫瘤常見的轉移部位,這些稱為肝臟轉移性腫瘤。
誤區2:肝癌無法早期發現。如果病人能夠具備一些肝癌相關的常識,規律檢查早期發現,很多都有治愈機會。定期檢查內容最簡單的就是超聲和血夜甲胎蛋白測定,雖然這兩種方法均不是最準確的,但是簡單、無創,多數醫院均可以完成,有異常時再進行其他復雜檢查即可。
誤區3:肝癌都是緩慢發展的。各種肝硬化都容易發生肝癌,包括酒精性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或者原因不明肝硬化。這些肝臟疾病發展到肝癌的典型過程應該是肝炎然后肝硬化然后肝癌,而臨床上有很多年輕病人根本沒有像這樣慢慢發展而來,常常沒有任何不適,突然發現為肝癌晚期。
預防肝癌要清楚“禍從口入”
肝臟是人體的化工廠,我們每天吃進去的東西中,營養物質經肝臟加工處理為人體所用,而有毒物質也必須經肝臟解毒以避免為禍一方。如果我們長期給自己的化工廠添加毒素,就會不斷腐蝕機器,終將釀成致命的后果。
1、少喝酒
“喝酒傷肝“是眾所周知的常識,酒精進入人體首先要在肝臟中解毒,解毒過程中會形成對肝細胞有毒性的中間產物-乙醛,從而造成肝細胞壞死,逐漸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形成肝癌的發生的溫床。研究表明,肝癌中有40%左右有飲酒史,如果去除飲酒因素,我國肝癌的發病率將會減少10%。需注意的是,不同度數不同類型的酒混著喝可以使患肝癌的風險增加10倍。對于有乙肝病史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喝酒是個大忌,因為酒精會和病毒起協同作用,促進肝癌發生。
2、不吃發霉的食物
發霉的花生,玉米,稻米,白薯等,由于存在大量的真菌,這些真菌可以產生一種稱為“黃曲霉毒素”的物質,其毒性比氰化鉀大10倍,是目前所知的最強致癌物質。研究證實黃曲霉毒素可以導致包括人在內的多種動物發生肝癌,致癌時間最短只需24周。在溫暖潮濕的地區,食物尤其容易發霉,人們應該注意及時丟棄。此外,在地溝油、不合格的花生油、不合格的牛奶中也發現黃曲霉毒素超標。有報道一些不法商人把受黃曲霉毒素污染、應銷毀的糧食用于釀酒或飼養奶牛,這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
3、注意飲水衛生
人每天需攝水約2000ml,水被污染后,不但含有大量的有機致癌物質,而且有利于藻類的繁殖,研究發現某些藻類產生的毒素也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農村中應該杜絕飲用池塘水,溝渠水等死水而應該飲用井水或自來水等活水,城市中也應該選用干凈的水源。
除上述兩大方面之外,飲酒、勞累、熬夜、情緒不佳等均能導致乙肝進展,應注意避免。積極鍛煉身體保持良好的體質,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持樂觀的情緒,生活工作中適當減輕壓力都對預防肝癌有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