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潰瘍容易引起舌癌 舌癌化療后要如何護理
舌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數為鱗狀細胞癌,特別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較少見,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時亦可發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舌癌是怎么引起的?
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多數口腔癌的發生與環境因素有關,一些外來因素象熱、慢性損傷、紫外線、X線及其它放射性物質都可成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頰粘膜癌可發生于殘根、銳利的牙尖、不良修復體等的長期、經常刺激的部位。另外,內在因素如神經精神因素、內分泌因素、機體的免疫狀態以及遺傳因素等都被發現與口腔癌的發生有關,口腔癌發病前通常都有一癌前病變階段,如口腔粘膜白斑,創傷性潰瘍,乳突性瘤等。
1、外因:
①慢性感染:舌體部炎癥或潰瘍長期不愈有癌變傾向。
②口腔衛生不良。
③機械刺激:牙的殘冠殘根、銳利的牙齦邊緣、不良義齒修復,特別是金屬義齒長期刺激舌粘膜產生潰瘍,最后導致癌變。
④化學因素:煙草中芳香烴類物質有致癌作用,尤其吸雪茄或使用煙斗吸煙者患癌,長期飲烈性酒者發生口腔癌的機會多15倍,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煙酒刺激也是舌癌的原因之一。
2、內因:
①機體衰老年齡超過40歲后舌上皮層逐漸萎縮,對外界的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減弱,易患癌瘤;
②營養不良:維生素A及維生素B族缺乏易患癌瘤;
③舌粘膜其他良性疾病惡變舌癌的化學治療可作為手術前后輔助性治療。術前化療可使腫瘤縮小,利于手術切除,而術后化療主要用于懷疑切除不徹底或有遠處移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舌癌化學治療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方案,其除了可以消除癌細胞,還可損害舌癌患者的正常細胞,因此舌癌患者在采用化學治療方案時,要注意全面治療。那么在治療期間應該要怎么護理呢?
舌癌化療后如何護理
1、預防感染:化疔可引起白細胞尤其是粒細胞的減少,還可程度不等地抑制免疫功能,常在不知不覺中使病人對多種感染易感,需對此有所警惕。
2、減少曝曬:有的化療部藥物如氟脲嘧啶等,用藥以后,患者的皮膚在一定時間內會對曝曬日光顯得敏感,使皮膚色澤明顯加深,因而,在用此類藥物時不宜多曬陽光。
3、合理用藥:目前在不少腫瘤病人中存在中西藥并舉,種類過多的情況,在用化療藥的同時常常還用解熱止痛藥、安眠藥、營養滋補藥、抗生素等等。由于藥物種類多而造成不良反應,使抗腫瘤藥物毒性增加的報告已屢有發生,將順氯氨鉑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并用,可致順氯氨鉑腎毒性加重,甚至引起腎功能衰竭便是突出的例子,因此我們提倡腫瘤病人的用藥不在多,貴在精而合理,在化療期間尤其值得注意。七康儀做為一種外治療法可以有效消除化療的負反應,補充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的不良癥狀。
4、配合注射:不少化療藥物需靜脈注射或點滴給藥。其中有的藥物不能溢出血管,否則會刺激正常組織引起局部炎癥甚至潰爛,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在護士作注射時或在滴注藥物時,患者要盡量使注射部位少動,避、免針頭滑出血管。
5、避免受孕:一般來說,腫瘤病人雖然并不是不能過性生活,但應有節制。不過在化療期間,應當避免受孕,相當一部分抗腫瘤藥物都具有致突變,致畸變的作用,對妊娠頭三個月的影響尤為突出,不可不慎。
6、飲食適宜:不少化療藥物使用時會有胃腸道反應,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或腹瀉等。因而在化療期間患者進食宜適量,口味宜清淡,不要加重消化道的負擔。加強營養可在化療反應過程之后進行。在使用某些化療藥物后,口腔粘膜會變薄易潰,所以注意口腔衛生,食物宜細軟、少渣,以免損傷粘膜造成口腔潰瘍。在使用主要經腎臟排泄的抗腫瘤藥物如順氯氨鉑等時,多飲開水,促進排尿,以減輕腎毒性有好處。,如舌粘膜白斑、紅斑突起,有潰爛或硬結,則有惡變的可能。白斑、紅斑稱為癌前期病變,其理由是由于這些病變在組織學上和鱗狀上皮癌有相似的特點,紅斑與白斑并常與口腔癌相伴隨,特別是紅斑有更大的惡變傾向。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