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縮性胃炎真的會導致胃癌嗎?
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復損害,導致黏膜固有腺體萎縮、消失的一種疾病,是一種慢性胃炎。這種病人會有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餐后較明顯,同時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癥狀如噯氣、反酸、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胃鏡和病理檢查可以以確診, 以病理結果為診斷的金標準。
萎縮性胃炎時的病理分型常見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異常增生)三種情況。病變程度可分為輕、中、重度。大多數資料表明,輕、中度萎縮是可逆的,而重度萎縮可逆性很小。讓我們來了解腸上皮化生:正常情況下胃黏膜腺體中是沒有腸上皮的,萎縮程度越重腸化出現越多,以前認為腸化是不可逆的,但目前發現去除病因加上治療腸化是可以消失的,所以您有了腸化也不必太緊張,同時還要告訴您腸化不是癌前病變。有學者對胃黏膜腸化的病人隨訪調查了10 年,癌變率僅為1.9%。
盡管對胃癌癌變過程中病理學研究發現癌變的細胞是胃黏膜細胞從正常-衰老-增生-不典型增生-癌變演變而來,但這一過程是漫長的,不是一年二年的事,所以如果您有了慢性萎縮性胃炎也不應過分恐懼,以為自己馬上就要發展成胃癌了。輕度萎縮性胃炎是老年人常見的,并不需要天天吃藥,就和您臉上有皺紋一樣多是加齡現象,變成癌的幾率也是較小的,故老年病人應樂觀生活。
如果您在醫院發現不典型增生就要注意了,首先要請醫生再分析一下,是否可能是有病灶但未活檢到(在臨床上非常常見,不是醫生的誤差),如果是這樣,需再檢查胃鏡取活檢。如果發現病灶,但難以看清病灶,需要行染色+放大內鏡,如懷疑癌變,需先行超聲內鏡檢查判斷病灶的深度,看看是否可以在內鏡下進行治療。
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為了監視病變的動態變化,要定期復查胃鏡。復查的時間,一般萎縮性胃炎3 年1 次;伴不完全性結腸型腸化或輕度不典型增生者1 年1 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 個月左右1 次(如有明確病灶應做內鏡下剝離術),對重度不典型增生,行超聲內鏡后發現病灶位于粘膜層,也可行應內鏡下剝離術。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