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導管內原位癌輔助放療不能降低患者10年死亡率
近日,JAMA Oncology 刊登加拿大多倫多女子大學醫院 Narod 教授等對超過十萬例乳腺導管內原位癌(DCIS)的觀察性研究結果,認為 DCIS 預后與診斷年齡和種族等相關,且輔助放療不能降低該部分患者 10 年乳腺癌死亡率。
研究共隨訪了診斷為 DCIS 的 108196 名女性,平均隨訪時間 7.5 年。人群 10 年乳腺癌相關死亡率為 1.1%,20 年乳腺癌相關死亡率為 3.3%。對比美國普通人群死亡率,研究人群死亡率為其 1.8 倍。雖然只有 1.2% 為年齡小于 35 歲,但該部分人群死亡率約為普通人群的 17 倍,提示年輕 DCIS 女性有著更高的死亡風險。
經多因素分析顯示,年齡為乳腺癌相關死亡的風險預測因子。對比年老女性患者,年齡小于 35 歲患者死亡風險顯著升高,為 2.58 倍。此外,種族也是乳腺癌相關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黑人女性比白種非西裔女性死亡風險高 1.42 倍;而對比其他種族,黑人女性同樣有著較高的死亡風險。
除年齡和種族以外,腫瘤大小、級別,激素受體狀態及是否存在粉刺狀壞死也為死亡風險預測因子。
研究還發現預防同側復發并不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在行腫塊切除術的患者中,行輔助放療雖能降低同側乳腺癌復發風險(4.9% 對比 2.5%),但并不能降低 10 年乳腺癌相關死亡風險。同樣在行單側乳房切除術的患者中,輔助放療也不能降低乳腺癌相關死亡風險。
研究者還對現有觀點提出了質疑。目前認為 DCIS 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無法遠處轉移,也無法導致死亡,除非發展成浸潤性乳腺癌。但是在該研究中,54.1% 因乳腺癌死亡的 DCIS 患者并未發生乳腺內浸潤性復發;且手術及放療等防止局部乳腺癌復發的措施并未降低乳腺癌相關死亡率。
緊隨其后,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Esserman 等在 JAMA Oncology 發表述評,對文中部分觀點表示肯定并認為應重新考慮 DCIS 的診斷和治療。
在 Narod 等的研究中,DCIS 的總體死亡率比之前預估要低,若 DCIS 發展為浸潤性乳腺癌其死亡率將大大提高,而不同病理類型的 DCIS 往往預示相應類型的浸潤性乳腺癌,因此作者認為 DCIS 的深入診斷可能可以提供預防更致命類型乳腺癌的線索。
根據研究中的相關結果,術后輔助放療非不能降低乳腺癌相關死亡率,因此作者認為對于非高危類型 DCIS,不應常規給予術后放療。
經過對研究的解讀,作者發現對大部分 DCIS,激進的治療并不能轉化為生存獲益,因此對于低中級別的 DCIS,并不需要定期篩查和早期檢出。
研究發現特定類型的 DCIS 預后較差(年齡<35 歲、黑種人、腫瘤較大、級別較高、激素受體陰性、HER2 陽性、存在粉刺狀壞死),因此作者認為相關工作者因更關注于理解高危 DCIS 的生物學特性,研究其特定靶點,以期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