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牙齦癌與牙周炎的區別
你想知道牙齦癌與牙周炎的區別嗎?很多人會認為牙齦上長出小疙瘩沒什么,可能只是普通的牙齦炎,不會影響吃喝就沒什么大礙。
專家介紹,其實,這往往是牙齒癌早期癥狀,如能抓緊治療,預防還是較好的。
牙齦癌與牙周炎的區別:牙齦癌早期和牙周炎的癥狀相似,牙齒都會松動與疼痛,但是原因有本質上的不同。牙齦癌是牙齦黏膜增殖變厚并是有潰瘍的傾向,而牙周炎主要就是牙周袋溢膿、齒槽骨吸收,牙齦腫脹,黏膜光滑而是無增殖表現。臨床上不少病例會將牙齦癌誤診為牙周炎而拔除牙齒,致使拔牙創面會不愈、腫瘤增長加速。牙齦癌早期大多是沒有自覺癥狀,起初是在牙齦上發生潰瘍、乳頭狀或者結節狀的腫塊,容易出血,如果擴展到了牙槽突,牙齒會疼痛、松動或脫落,繼續發展可侵犯周圍組織,造成面部腫大,咀嚼、張口困難等。繼發感染時,產生劇烈疼痛,并引起局部出血和臭味。
牙瘤可能出現多年,亦沒有明顯的病癥,多數壓迫神經線或受到感染,患者疼痛后才會發現。專家指,家長若發現恒齒延遲生長達半年,應帶子女接受X光檢查,以確保牙齒并沒有受外物阻礙而無法生長,否則牙瘤有機會壓神經線,影響進食,以及出現面部麻痹。所以預防牙齦癌,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定期半年或一年到醫院檢查一次,其次要及時消除一些不良的慢性刺激,如拔除殘根、殘冠、錯位牙,磨掉銳利牙尖,去除不合適的假牙等。
如發現口腔內有紅斑、白斑、扁平臺癬和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應提高警惕,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齦腫塊、糜爛或牙痛并伴有牙齒松動,拔牙后創口長期不愈合或牙齦上出現彈坑狀潰瘍,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平時不要用手指、牙刷等摳牙齦上新生的腫塊,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以上就是牙齦癌與牙周炎的區別的具體內容,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祝身體健康。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