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癌癥患者的心理揭秘
憂郁與輕生
多數病人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并且到了晚期,將不久于人世,因此表現出壓抑、憂愁,終日愁眉不展,甚至想盡早了斷自己,以期擺脫痛苦,減少家屬的各種負擔。對于這類病人,我們應當開導、鼓勵,并且時時提防發生不測。
否認,甚至諱疾忌醫
少數病人明知自己已處于癌癥晚期,但對別人,甚至對自己,均采取否認的態度,至少閉口不言癌癥兩字。更有少數病人對某些癥狀采取掩蓋或默默忍受。對此醫生或是家屬應允許他那么說、那么想,但仍要想方設法治療某些癥狀,如劇痛等。
期望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的病人是依戀人生的,不愿告別世界與親人。因此即使已知自己病入膏肓,仍然對治療抱有希望,甚至期望靈丹妙藥有一天忽然問世。這也就是為什么少數人愿意在臨死前將軀體超低溫凍存,以期將來有一天復蘇,接受特效治療,重享人間的歡樂。對于病人的這種心態,家屬及醫生們應當予以理解、同情、安慰甚至鼓勵。
怪異,甚至敵視
有些病人的性格到了疾病晚期,會向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如一向通情達理者,此時會變得怪異起來,甚至“蠻不講理,對人、對世間,抱著敵視態度,他們會因一點小事或稍不順心,而大發脾氣。對此醫生及家屬要了解事情的原委,耐心與細心地勸說,切不可指責,或跟著發脾氣。
愿望
病人知道即將辭世了,不少人會提出最后愿望,如見一見某位親朋好友,或是囑咐完成某一件事情,或是講出往日的“虧心事,表示歉意,甚至懺悔。對此要盡量滿足。不可滿足的要耐心解釋,絕不可抱蔑視、譏諷、嘲笑的態度。
接受與平靜
通常絕大多數病人都是通情達理的,他們理解醫護人員已作了最大的努力;家屬、社會也已盡了應有的責任,限于當前醫學水平以及生命的客觀發展規律,死亡是會降臨在每個人頭上的。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不得不接受即將謝世的事實,于是不再“討價還價,不愿再談及治療等事情,而愿意安排好后事,只要不再痛苦可平靜地走向“另一世界。
對臨終病人的關懷歸根結底是道德的體現,對此我國有著優良傳統。“救死扶傷“盡孝“送終等無不體現出這種仁慈精神。這些做法的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尊重病人以及家屬的意愿,要讓臨終病人有一個最后的舒適安樂的靜養環境,按照臨終病人的要求保留他的生活方式,包括環境布置、飲食與穿著愛好、親人陪伴與守候,對他以往及當下已做或希望做的事情,以及對他死后的期望、顧慮,甚至隱私予以理解,讓他“死而無憾,安然地離去。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