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手術與新輔助化療治療順序不影響患者長期局部控制率
患者無局部復發存活率對比
在即將出版的2013年2月期《外科學年鑒》(Annals of Surgery)雜志上,發表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 癌癥中心的ElizabethA.Mittendorf博士等人的一項研究結果,該研究主要針對保乳手術(BCT)之前或之后進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旨在評價兩種治療順序的長期局部控制率。
自1987年至2005年期間,共有2983例患者接受了乳腺區段切除術結合全乳放療方案治療。研究人員對相關臨床病理學數據與預后數據進行了考察,并對先進行手術治療,后進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以及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后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了對比研究。
共有2331例(78%)患者先接受了手術治療,另有652 例(22%)患者先接受了新輔助化療治療。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新輔助化療治療的患者在基線水平的病情分期較晚,并且其臨床病理學特征較為不利。先接受手術治療患者的5年與10年無局部復發(LRR)存活率分別為97% [95%置信區間(CI),96-98)以及94% (95% CI, 93-95),而先接受新輔助化療治療的患者則分別為93% (95% CI, 91-95) 以及90% (95% CI, 87-93) (P < 0.001)。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對兩類患者臨床分期表現進行比較后發現,患者在無局部復發存活率方面并無差異(P = NS)。在607例臨床II/III期患者中,按照病理分期標準,有313 例(52%)患者通過化療降低到0/I期;294 例(48%)患者仍然維持于II/III期。多變量分析表明,年齡小于50歲、臨床III期、3級病情、雌激素受體(ER)呈陰性、雌激素受體呈陽性但未接受內分泌治療、淋巴血管侵犯、病理學多發性病灶以及手術切緣過近/陽性切緣都與無局部復發存在關聯。
另外,經過對不利因素進行校正后發現,對于先進行手術治療,后進行新輔助化療的患者,以及先進行新輔助化療,后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他們在無局部復發存活率方面并無差異。
ElizabethA.Mittendorf博士等人據此認為,保乳手術后,患者在無局部復發存活率方面受腫瘤生物學特征以及病情分期影響。對于接受保乳手術的患者,經過恰當篩選既可以先通過手術治療,也可以先經過新輔助化療再進行手術治療的方式,達到較高的局部控制率。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鼻咽癌是否會直接遺傳?哪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22得了酒精肝一定會發展成肝癌嗎?
2024-10-22常見的腫瘤檢測標志物有哪些?
2024-10-22哪些人群屬于胃癌的高發群體?
2024-10-22腦腫瘤良性術后多年能否吃柚子
2024-10-22宮頸癌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如何處理
2024-10-22宮頸癌常見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肝癌是否存在遺傳的可能性?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