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常見不良反應及處理
化療是讓乳腺癌病人聽了生畏的一種治療方法,因為它會對機體會產生一些影響,特別是增殖比較活躍的細胞受影響就更大。
化療可以引起全身多個系統的不良反應,首先就是骨髓抑制,就是引起白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甚至有的出現貧血。
很多患者對化療很畏懼。事實上,化療并不可怕,對化療的不良反應也都有相應預防及治療的措施,這些措施能夠保護患者安全平穩地度過化療期。下面把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簡要介紹如下,供大家了解。
一、消化道反應
1 惡心嘔吐、食欲下降:順鉑和蒽環類藥物較重,主要因為藥物引起5-羥色胺(5-HT)等物質釋放,作用于大腦皮質、第四腦室化學感受區并激活延髓嘔吐中樞引起嘔吐。目前所有患者化療期間均常規采用預防止吐,個別患者反應較重時需采用不同機制止吐藥物聯合應用,經常規處理,絕大多數患者能夠達到無明顯惡心嘔吐。
2 腹瀉與便秘:部分藥物如紫杉類和長春瑞濱有一定比例的腸道癥狀,如出現腹瀉或便秘,多數較輕,給予對癥支持治療即可好轉。
3 口腔粘膜炎:迅速增殖的粘膜組織容易受到化療藥物損傷,表現為口腔粘膜疼痛、部分可出現潰瘍,常見于甲氨喋呤和氟尿嘧啶類藥物。出現口腔粘膜炎患者,可應用漱口液(預防細菌及真菌感染)、進食前含漱利多卡因液止痛、給予維生素B2等多種維生素、必要時給予靜脈營養支持治療。
二、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化療常見的不良反應,表現為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1 白細胞及粒細胞下降:最常見。粒細胞的半衰期最短,約6~8小時,因此最先下降,最低值一般出現在化療后7~13天,白細胞及粒細胞下降的治療療效很好,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為主,Ⅳ度以下降低時還需采用保護性隔離、房間消毒及預防應用抗菌素,這些措施的應用可安全保護患者度過化療后骨髓抑制期。
2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下降:多周期化療后可出現,一般為輕度下降,必要時可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或輸注紅細胞懸液以保證治療順利進行。
3 血小板下降少見,個別藥物有血小板下降的不良反應,輕度下降不需處理,較重時可采用血小板集落刺激因子、輸血小板等措施,Ⅳ度以下血小板降低患者需適當制動。
三、肝臟毒性
臨床表現為血清谷丙、谷草轉氨酶升高或血清膽紅素升高。化療期可常規預防或治療性使用保肝藥物,嚴重時需停用化療。
四、腎臟毒性
臨床表現:輕度損害臨床上可無明顯癥狀而表現為肌酐升高、輕度蛋白尿、鏡下血尿;嚴重則可出現腎功能衰竭。腎臟毒性以預防為主。絕大多數化療藥物的腎毒性不明顯,順鉑和甲氨喋呤相對多見。因此順鉑應用時常規水化、利尿并計24小時尿量以減輕藥物對腎臟的影響。
五、神經毒性
紫杉類藥物和長春瑞濱多見未梢神經病變,表現為肢端(手指、腳趾常見)麻木、疼痛等,順鉑可見聽神經改變,表現為耳鳴、聽力下降等,多數不嚴重,可繼續治療,不能耐受時停藥多數可自行恢復。應用營養神經藥物可減輕癥狀。
六、皮膚毒性
臨床表現為脫發(通常是可逆的)、皮膚色素沉著、皮疹及手足綜合征(希羅達、5-FU),這類反應影響美觀,絕大多數可逆,停藥后逐漸恢復。
七、過敏反應
少數藥物可致速發性過敏反應,因此常規給予預處理,如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治療前后常規預防應用激素,防止過敏反應發生。
還有些少見的不良反應,如肺毒性、心臟毒性等。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鼻咽癌是否會直接遺傳?哪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22得了酒精肝一定會發展成肝癌嗎?
2024-10-22常見的腫瘤檢測標志物有哪些?
2024-10-22哪些人群屬于胃癌的高發群體?
2024-10-22腦腫瘤良性術后多年能否吃柚子
2024-10-22宮頸癌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如何處理
2024-10-22宮頸癌常見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肝癌是否存在遺傳的可能性?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