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慢性白血病是一種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增殖性疾病,表現為髓系祖細胞池擴展,髓細胞系及其祖細胞過度生長。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慢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
1、慢性白血病臨床表現癥狀
起病緩慢,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最早出現的自覺癥狀往往是乏力、低熱、多汗或盜汗、體重減輕等代謝亢進表現。脾腫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適、食后飽脹的感覺。由于癥狀進展緩慢,就醫時往往離起病已有數月之久。
較少見的癥狀有背痛或四肢痛,因脾臟梗塞而覺左上腹或左下胸劇痛。晚期當血小板減少時皮膚、齒齦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經過多。 白細胞過多的病人,有時可發現由于白細胞在血管內“阻滯”或栓塞而誘發的癥狀,如視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陰莖異常勃起等。
在這些病例中,其白細胞計數常遠遠高于500×109/L。體征,最突出的體征是脾腫大,一般病人初次就診時常常已達臍平面以下,堅實、無壓痛,但如有新近發生的脾梗塞則有明顯的局部壓痛,并可以聽到摩擦音。
慢粒有貧血和脾腫大時,須與肝硬化、血吸蟲病、何杰金氏病相鑒別。肝臟亦常有中度腫大,但不如脾腫大顯著。皮膚及粘膜中度蒼白。淺表淋巴結多不腫大。胸骨下部常有輕至中度壓痛。晚期可出現皮膚和粘膜瘀點。眼底可出現靜脈充血和白心的疲點。眼眶、頭顱以及乳房和其他軟組織可出現無痛性腫塊(綠色瘤)。
2、慢性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
血象:白細胞計數高在100×109/L以上,血片中大多為中性桿狀核和晚幼粒細胞,其余為分葉核、中幼粒、早幼粒和少數原始粒細胞。嗜酸性及嗜堿性粒細胞亦增多。早期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輕度減少,血小板正常或增加,晚期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在血象方面須與類白血病反應相鑒別。 骨髓象:骨髓呈增生明顯至極度活躍,細胞分類與周圍血相似,骨髓片中,可見到各期粒細胞,其中以中、晚幼粒為主,原粒細胞及早幼粒較正常增多,但一般不超過5%~10%,嗜酸和(或)嗜堿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系相對減少,粒:紅約10~50:1,幼紅細胞和巨核細胞早期常增多,晚期減少。
90%患者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明顯降低。
染色體檢查:Ph’染色體見于90%以上慢粒病人。Ph’染色體被認為是慢粒多能干細胞的腫瘤性標志,少數慢粒病人Ph’染色體為陰性,根據有無Ph’染色體可將慢粒為Ph’陽性和Ph’陰性兩大類,前者預后優于后者。
血液生化:血清維生素B12濃度及維生素B12結合力顯著增高為本病特點之一,增高的幅度與白細胞增多程度成正比。
(責任編輯:陳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散結靈膠囊對脂肪瘤的治療效果如何?
2024-10-24艾愈膠囊何處能購得?癌癥放療后可否服
2024-10-24消癌平片哪個廠家生產的質量較好?
2024-10-24化療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4卵巢癌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手段?
2024-10-24怎樣實現鼻咽癌早期發現診斷及癥狀有啥
2024-10-24經常身體不好,三個月體重減輕六斤是癌
2024-10-24乳腺癌的早期有哪些常見表現?
2024-10-24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