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需要心理呵護 教你癌癥五大心理療法
癌癥的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患者出院只表示病情得到緩解和控制,還不等于治愈。家屬是癌癥患者最親近的人,也是他們力量的源泉和精神支柱,家屬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病情的康復十分重要。
家屬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首先應在醫院陪護期間開始學習一些簡單的治療護理方法,讓患者覺得家屬對自己實施的方法是正規的,從而產生信任感。癌癥患者家屬在護理時的任務是繁重和艱苦的。有時患者因為心情不好、照顧不周,會對家屬發脾氣。家屬應該認識到患者這樣做是一種發泄方式,他們把“火”發到自己最親近的人身上,把家屬作為一個發泄痛苦的對象,是因為信任而非敵意。應該對此同情和理解,如果頂撞和反駁患者,只能火上澆油,不利于病情康復。
家屬應該安排好患者一天的生活,讓患者感到愉悅、充實、輕松。白天家屬可能要上班,孩子要上學,家里空蕩蕩,患者會產生孤獨和寂寞的感覺。因此,家屬應該充實患者的精神生活,讓他在家看看書,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去外面散散步。還可讓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對改善心境大有好處,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還能為家庭承擔點義務,感覺到自身的價值。
下面介紹五種有關癌癥的心理療法:
1。安慰療法
慰安療法在治療癌癥過程中很重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這需要家屬、朋友和醫生的幫助,從思想上解決病人的負擔,消除顧慮。盡量做到真誠,不敷衍,但也可避重就輕,不要輕言“最多還能活2個月”。
2。信心療法
信心可以激發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能讓患者盡快擺脫不良情緒的干擾,積極參與治療中來。在治療中,醫生就應該做到讓病人相信奇跡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3。幽默療法
俗話說,笑能治百病。醫學家們發現,癌癥病人有規律地笑,可使病情得到緩解。
4。咽津療法
科學家們建議:吃東西時一定要細嚼慢咽,如果有時間可以試著做一做咽津療法,病人平心靜氣,輕輕吐氣三口,再將舌伸出齒外唇內,上下左右攪動。當津液滿口時,鼓漱5-10次,然后,有意念分五次把唾液徐徐送入丹田。沒試過這方法的患者不妨試一下,每天重復4-5次,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5。信念療法
有時候,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很多弱小的人總能在災難中活過來,而支撐他們的卻是一個小小的信念。現實就是這么實在,一個小小的信念或許就會成為病人活下去的無限動力,一個與癌癥病魔斗爭下去的理由,而再配上正確的治療,延長生命甚至治好癌癥,也是大有可能的。
心理療法具體該如何操作?
心理護理方法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特別是因人制宜,以適應其個體性特征,基本方法如下:
(1) 針對患者性格傾向的心理護理方法
a 外向型心理護理:主動向患者介紹其所患疾病,講解其知識,并指出情緒穩定、耐心治療是恢復健康的關鍵,使患者能樂觀冷靜地對待疾病并戰勝疾病。
b 內向型患者的心理護理:應注意聽取訴述,談話語言要謹慎小心,不要用暗示性語言,以免患者生疑而導致醫源性疾病。必要時可隱瞞部分病情,以減輕其心理負擔,護理時多注意啟發患者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針對患者特殊情緒的心理護理方法
a焦慮患者的心理護理:了解分析引起焦慮的具體原因,必要時引導患者發泄出焦慮情緒。
b恐懼緊張情緒的護理:研究表明, 80%以上的患者愿意知道自己的診斷,因此,癌癥一經確診,應由醫生將其病情和治療方案一并告知患者。對進行化療者還要告知目的、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對“恐癌”患者,應設法解除恐懼心理,使其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對否認診斷者,一般不去糾正患者錯誤,使其樂觀診治。當晚期恐懼表現為衰弱、疼痛、厭食等,應鼓勵患者不要過早地臥床不起。此期會產生一種脫離社會的孤獨感,表現為害怕被淡漠和被拋棄,這種孤獨感在白天尚能忍受,到了夜間卻尋求護士的注意,不應認為患者在找麻煩,而表現出厭煩和冷漠。應多巡視,主動解決患者需求或允許家屬陪住。
(3)針對患者在不同診治階段需求的心理護理
a候診患者的心理護理:對初診者應有組織有秩序地候診,以穩定情緒,對復診者,應盡量安排原診治醫生保持連續性。
b住院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①尊重患者:要有禮貌地稱呼患者,謙虛地介紹自己及臨床醫護人員,說明自己能給患者提供什么樣的幫助,協助患者盡快實現角色轉換。②耐心與患者進行心理談話:談話前護理人員要先了解患者的知識水平和文化層次,選擇適當的談話內容和切入點。應掌握語言交流和非語言交流。如姿勢、態度、行為表現等,語調要和藹、友善,使患者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心理交談有利于消除恐懼心理,轉移消極情緒,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③細心觀察患者:觀察患者各種行為表現,如說話音調、內容、用詞、表情神態、衣著打扮等去分析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制定切合實際的心理護理計劃。
c彌留期的心理護理:此期應尊重患者信仰,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對不能滿足或不合理要求也要進行解釋,盡職盡責,這不僅是對患者人格尊重,也是對家屬的最大精神安慰。d做好家屬的心理護理:癌癥患者家庭承受著很大的精神和物質負擔。指導結束陪護知識,增加陪護時間,給患者創造傾訴和發泄的機會,并加倍地關心照顧患者。協助做好基礎護理,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從而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尤其是在患者病情變化時,及時適時地向家屬講解并關心疏導家屬心理,讓家屬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心理護理。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鼻咽癌是否會直接遺傳?哪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22得了酒精肝一定會發展成肝癌嗎?
2024-10-22常見的腫瘤檢測標志物有哪些?
2024-10-22哪些人群屬于胃癌的高發群體?
2024-10-22腦腫瘤良性術后多年能否吃柚子
2024-10-22宮頸癌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如何處理
2024-10-22宮頸癌常見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肝癌是否存在遺傳的可能性?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