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可以檢查出結腸癌嗎 結腸癌有何明顯特征
結腸癌的早期癥狀多不為病人注意,就醫時也常以“痢疾”、“腸炎”等病處理,一旦出現中毒癥狀或梗阻癥狀以及觸及腹塊時已非早期,因此,如果病人出現無特殊誘因的大便習慣改變,持續性腹瀉或便秘;出現便頻、糞便伴膿血、粘液、血便;或出現持續性腹痛、脹氣、腹部不適,經一般治療無效者,均應作進一步檢查。
結腸癌的檢查方法
1、X線檢查
包括全消化道鋇餐檢查及鋇灌腸檢查。可觀察結腸形態的全貌,有無多發性息肉和多發癌灶,對結腸腫瘤病人的手術治療提供依據。其病變征象最初可出現腸壁僵硬、粘膜破壞,隨之可見恒定的充盈缺損、腸腔狹窄等。氣鋇雙重對比造影檢查效果更佳。
2、內鏡檢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直腸指檢無異常發現者,應常規進行纖維結腸鏡檢查。不但能夠發現結腸各種類型的病變,而且可以采取組織活檢,明確診斷,以免漏診或誤診。
3、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查
對檢測診斷結腸癌無特異性,值升高時常與腫瘤增大有關,結腸腫瘤徹底切除后可恢復到正常值,復發前數周可以升高,因此對估計預后、監察療效和復發有一定幫助。
4、B型超聲掃描、CT或MRI檢查
均不能直接診斷結腸癌,但對癌腫的部位,大小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淋巴及肝轉移的判定有一定價值。主要適用于了解腫瘤對腸管浸潤的程度及有無局部淋巴結或遠處臟器轉移。可為術前分期及術后復查。
5、糞便檢查
通過檢測糞便中的腫瘤M2丙酮酸激酶(M2-PK)發現,結腸癌患者的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所以,糞便腫瘤M2-PK檢測為結腸癌篩查提供了一種很有前景的新手段。
結腸癌都有哪些明顯特征?
(1)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癥狀:多數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腹部不適,如腹部隱痛、右側腹飽脹、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等。進食后癥狀常加重,有時伴有間歇性腹瀉或便秘、易與右下腹常見的慢性闌尾炎、回盲部結核、回盲部節段性腸炎或淋巴腫瘤相混淆。
(2)腹部腫塊:一般形狀不規則,質地較硬,表面呈結節狀。橫結腸和乙狀結腸癌早期有一定的活動度及輕壓痛。升、降結腸癌如已穿透腸壁與周圍臟器粘連,慢性穿孔形成膿腫或穿破鄰近臟器形成內瘺時,腫塊多固定不動,邊緣不清楚,壓痛明顯。
(3)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改變:為癌腫壞死形成潰瘍及繼發感染的結果。因毒素刺激結腸產生排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或減少,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排便前可有腹部絞痛,便后緩解。如癌腫位置較低或位于直腸,可有肛門墜痛、排便不暢或里急后重等直腸刺激癥狀。
(4)貧血及慢性毒素吸收癥狀:癌腫表面壞死形成潰瘍可有持續性小量滲血,血與糞便混合不易引起病人注意。但可因慢性失血,毒素吸收及營養不良而出現貧血、消瘦、無力及體重減輕。晚期病人有水腫、肝大、腹水、低蛋白血癥、惡病質等現象。
(5)腸梗阻和腸穿孔:因腸腔內腫塊填塞、腸管本身絞窄或腸腔外粘連、壓迫所致。多表現為進展緩慢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梗阻的早期病人可有慢性腹痛伴腹脹、便秘,但仍能進食,食后癥狀較重。經瀉藥、洗腸、中藥等治療后癥狀多能緩解。
結腸癌病人不一定具備上述典型癥狀,其臨床表現與癌腫部位、病理類型及病程長短有一定關系。以結腸脾曲為界可將結腸分為左、右兩半部,兩半部無論從胚胎起源、血液供應、解剖生理功能、腸內容物性狀及常見癌腫類型均有所不同,故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手術方法及預后均有明顯差異。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鼻咽癌是否會直接遺傳?哪些癥狀需警惕
2024-10-22得了酒精肝一定會發展成肝癌嗎?
2024-10-22常見的腫瘤檢測標志物有哪些?
2024-10-22哪些人群屬于胃癌的高發群體?
2024-10-22腦腫瘤良性術后多年能否吃柚子
2024-10-22宮頸癌化療后白細胞降低如何處理
2024-10-22宮頸癌常見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肝癌是否存在遺傳的可能性?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