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或發現白血病潛在新藥 白血病如何化療?
近日,來自意大利的科學家在自然旗下期刊Leukemia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能夠選擇性殺傷發生某個基因重排的B前體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CP-ALL),該研究為這種難治白血病亞型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藥物。
攜帶CRLF2和JAK2基因變異的白血病細胞存在JAK/STAT信號途徑的異常,并且病人往往預后情況不好。HDAC抑制劑givinostat/ITF2357能夠通過抑制JAK/STAT途徑在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和骨髓增殖性腫瘤的治療方面發揮作用。這些發現讓研究人員意識到givinostat這種藥物可能對發生CRLF2重排的BCP-ALL也有作用,目前這種白血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givinostat能夠抑制發生CRLF2重排的BCP-ALL細胞系的增殖,并誘導細胞凋亡。與之類似,givinostat還可以殺死發生CRLF2重排的病人體內的白血病細胞,但是對正常的造血細胞沒有影響。研究人員還發現在低劑量情況下,givinostat能夠下調JAK/STAT信號途徑中的基因表達,抑制STAT5的磷酸化。
研究人員在在體內實驗中觀察到givinostat能夠顯著抑制人源化腫瘤異種移植模型體內腫瘤的生長。重要的是,givinostat能夠殺死抵抗ruxolitinib的細胞,增強目前所使用的化療藥物的作用效果。因此givinostat與傳統化療藥物聯合或代表了治療這種難治白血病亞型的一種有效方法。最后,givinostat對癌細胞的選擇性殺傷作用能夠有助于降低藥物強度,降低毒性和相關并發癥。
綜上所述,該研究發現givinostat這種HDAC抑制劑對發生CRLF2基因重排的BCP-ALL有選擇性殺傷作用,為該疾病治療找到一種潛在藥物。
當白血病的診斷確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時進行化療。具體對每位患者采用什么化療方案,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白血病分型、年齡、先前是否有其它疾病,特別是心、肝、腎等疾病通盤考慮。
了解白血病化療
化療是治愈白血病必經的一步,下面讓我們共同了解化療,應對化療,度過化療這個艱難時期。
一、什么是化療
通常人們所說的化療,是“化學治療”的簡稱,對于白血病、淋巴瘤而言,就是用不同的化學藥物對病人進行治療,這種治療通常是細胞殺傷性的,即用細胞毒藥物將腫瘤細胞殺滅,同時不可避免地,一些正常細胞也會受到傷害。化療是一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它,使用它,才能造福人類。
各種不同的化療藥物的面世,給腫瘤治療帶來更加多面的手段,也給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不少患者通過化療得到治愈,讓我們看到腫瘤不再是不治之癥。
二、化療的三個階段
化療就像一場戰役,需分階段進行。
1。誘導緩解:
病情診斷后進行的第一次化療。目的就是在比較短的時間,盡可能用一療程讓病人獲得“完全緩解”。完全緩解就是在骨髓和血象上,都恢復了正常。
2。維持治療:
通過誘導患者獲得了完全緩解,這僅僅是化療的第一步,因為體內還有大量的殘存的腫瘤細胞,每一療程化療都要殺滅一批,這種治療就是維持治療。各
3。強化治療:
就是在維持治療中,間斷性地給予更強的治療,它是維持治療的一個環節,但是所用藥物的劑量要大,殺傷作用也更強,目的是盡可能地殺滅隱藏在被“屏蔽”中的細胞和那些可能有了耐藥性的細胞。
一些病人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化療,得到治愈,一些進入骨髓移植,還有的轉為免疫治療。每位患者到底走哪條路,重要的是患者的自身條件,這些在治療過程中,醫生會根據情況和患者共同商討。
三、化療前的準備
放松心態,積極應對
當患者得知診斷時,不可避免會心情低沉,家屬也有一時的慌亂。您一定要告誡自己,要堅強、樂觀,調整心態。與醫生進行溝通醫生,了解疾病發展規律,醫生會向您詳細介紹疾病的預后,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全面體檢,有備而來
主要是對身體的重要臟器進行檢查、評估,比如做心電圖、胸片、腹部B超等檢查,因為在化療中這些臟器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醫生在選擇藥物時要盡量避開可能加重原有疾病的藥物。
清潔衛生,防患未然
化療后常常有白細胞減低,抵抗力下降,一定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把好“兩頭”:一頭是口腔,牙齒早晚要刷,飯后必定漱口;一頭是外陰,尤其是肛門,便后必需清洗,睡前還要坐浴。
四、化療的副作用
人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更何況化療的藥物基本上都屬細胞殺傷性。在了解它的療效同時,患者和家屬更要知道相關的毒副作用。
化療藥物主要的毒性有哪些呢?
抑制骨髓:
表現為全血減少,病人因白細胞缺乏而表現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合并各種感染,這些感染在細胞最低時,也最難控制。血小板減少可能引起重要臟器出血,腦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而牙齦出血就是一個重要信號。嚴重的貧血和血小板減少,都需依靠成分輸血支持,幫助病人度過這一治療中的低谷。骨髓抑制期一般在化療結束后,持續1-2周,具體時間因化療劑量及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心臟毒性:
有些化療藥物(如柔紅霉素等)有較強的心臟毒性,主要為心動過速、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急性心衰等。
胃腸道反應:
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痛、口腔潰瘍、便秘等,一般發生于化療過程中,停藥后即可逐漸恢復。
神經毒性:
有些藥物(如長春新堿等)可引起末稍神經炎,表現為指(趾)麻木,停藥后可部分恢復。
肝臟毒性:
藥物大多從肝臟代謝,一些病人會有藥物性肝損害,表現為肝轉氨酶和膽紅素升高,發生于用藥中、用藥后,醫生會在化療中加用保肝藥物。
泌尿系損害:
化療藥物大量殺傷細胞后,其破壞的產物經腎臟排出。另外,有些藥物代謝后,隨尿液排出,可能損傷膀胱壁,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如大劑量應用環磷酰胺等),表現為血尿,尿急、尿頻、尿痛,嚴重的有少尿等。故化療時需盡量多飲水,多排尿。
粘膜損害:
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現潰瘍,因為疼痛而影響進食。一些特殊的藥物,如甲氨喋呤,更易可引起粘膜潰瘍,發生于化療過程中或停化療7天左右,需遵醫囑按時應用解救藥物。飲食避辛辣。
其它:
脫發、色素沉著、皮疹、化療藥物滲漏引起局部組織壞死及靜脈炎。
五、化療后注意事項
化療后急性損傷期
(化療后1-3天)
在化療中的副作用仍然會持續,特別是食欲不好、惡心,不要緊張,清淡飲食即可。繼續保持衛生,因為很快就會進入白細胞減少階段,依然記住要把好“兩頭”關。
骨髓抑制期
(化療后7-14天)
隨著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降低,會感到很疲勞。但是,最重要的是“粒細胞缺乏”和血小板減少。在粒細胞缺乏期,免疫力極低,極易發生各種感染,常見的有發熱、咳嗽、腹瀉、尿痛、皮膚癤腫、肛周疼痛等,都要及時就診。早期使用抗生素,會使病情早控制。
自我護理,自我保護
自己保護自己,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勤漱口、要坐浴。人多處,不要去。若出門,帶口罩。飲食潔,勤洗手。常洗浴,勤更衣。室通風,空氣清。若發現有出血現象,如皮下瘀斑、牙齦出血、月經增多等,一定要及時就診。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陰囊鱗狀細胞癌的臨床癥狀有哪些?
2024-10-22膀胱癌的化療方案及效果如何?
2024-10-22喉咽癌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2剛做完宮頸活檢醫生為何不開任何藥?
2024-10-22肝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2024-10-22我國肺癌患者的數量情況如何?
2024-10-22手臂上長紅色小點是瘤子嗎?如何消除?
2024-10-22如何早期發現甲狀腺癌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2024-10-22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