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可使化療效果降低 放化療如何心理調護?
《時代周刊·健康》日前發表了國際上首個“抑郁使化療減效”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抑郁使化療減效”的作用機制,找到了情緒對腫瘤患者化療影響的物質基礎。
該團隊發現,抑郁可能通過下調腦神經營養因子(BDNF),使晚期小細胞肺癌患者預后惡化。也就是說,處于壓力下的癌癥患者,血液中腦神經營養因子大量減少,而低水平的BDNF會導致患者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性,最終導致化療失敗,并且抑郁使患者無法忍受化療副反應。
該研究觀察了186名Ⅲb期及Ⅳ期肺小細胞癌患者,采用以鉑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此方案為晚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方案)。化療前,先對患者進行抑郁自評(SDS量表,53分以上屬于抑郁),并跟蹤患者生活質量(QoL量表)、化療反應、化療進展時間、生存時間(鉑方案有效時間PFS)等指標。結果發現,年齡越大、腫瘤分期越晚、身體質量指數(BMI)越低的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而對患者化療副反應的跟蹤發現,抑郁程度可加重患者化療嘔吐程度,更易引起骨髓抑制并延長住院時間。此外,嚴重的抑郁,可導致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及總生存時間減少。
放化療患者應如何進行心理調護?
在護理工作中,我們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且是患了癌癥需要放化療、具有復雜心理狀態的人。放化療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副反應,如放療時皮膚出現紅斑、放射性肺炎、惡心、嘔吐等,化療時白血球、血小板下降,消化道粘膜炎癥、口腔炎等,都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肉體上與精神上的痛苦,因此,放化療患者不僅需要得到生理的照顧,還需要得到心理護理。對癌癥病人的心理護理,應根據癌癥病人心理活動的發生、發展與變化,探索患者心理規律,采取最佳的心理護理措施,來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以利于疾病的治療。具體講,心理護理的宗旨是滿足病人各種層次的需要,幫助病人從各種煩惱壓抑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幫助病人認識自我價值的存在,重建或加強求生欲望,創造良好的治療康復環境。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