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是胃癌的癌前期狀態 定期做胃鏡早發現
胃息肉一般來說在發作時,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可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癥狀。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以發生間歇性與持續性出血。那么胃息肉與胃癌有什么區別呢,他們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胃息肉是胃癌的癌前期狀態
胃息肉實際上是胃腺瘤,是一種上皮性良性腫瘤。在內視鏡下表現為高出胃粘膜平面的圓形或半球形的隆起,表面粘膜光滑,具有寬基、窄基或帶蒂三種。以胃竇部多發,且多為單個,多發性息肉較罕見。
胃息肉不是胃癌,但是胃息肉有惡變的可能,是胃癌的癌前期狀態。因此患有胃息肉的病人應提高警惕,定期隨訪,及時處理。
胃息肉發病年齡較大,多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低下,因此常可出現上腹部輕微疼痛與不適,惡心、厭食、消化不良、體重下降及腹瀉等癥狀。如息肉表面有糜爛、潰瘍,可以發生間歇性與持續性出血。較大的息肉阻塞于幽門管或息肉樣胃竇黏膜滑入十二指腸,則可出現幽門梗阻癥狀。纖維內突窺鏡檢查對于明確診斷,確定有無癌變均極有幫助。一般認為息肉因慮其癌變,治療上又無特效藥物,應積極地予以手術治療,視其病變部位做胃部分切除或全胃切除術。
每年做一次胃鏡,胃癌可以早發現
央視前著名主持人方靜因胃癌轉肝癌不幸去世,引起網友對“胃癌”的再度關注。
喜愛吃燙的、咸的,不按時吃飯,喝生水,吃陳米,吸煙,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誘發胃癌;患有一些胃病,比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萎縮性胃炎,反復生長胃息肉等,如果平時不重視,發病后隨便吃點胃藥,也可能會進一步惡化形成胃癌。近年來,胃癌發病的年齡日益年輕化,19歲—35歲年輕人群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就能夠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胃癌的治愈率達到90%。
在這方面,日本做得比較好,他們的國民基本每年都做一次胃鏡檢查,所以早期發現率較高,死亡率很低;相反我國的患者,往往不重視胃鏡檢查,一發現就是胃癌晚期,死亡率偏高。建議平時感覺胃不舒服的市民,定期做胃鏡檢查,排除危險。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