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太陽也能預防乳腺癌嗎 預防乳腺癌注意什么?
最新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員對3101名乳腺癌患者與3471名健康婦女進行了對比研究。對比內容包括:參試者在10多歲、20—30多歲、40—50多歲以及60—74歲四個不同年齡段時4—10月份的戶外活動時間。結果發現,10多歲時每周接觸太陽紫外線至少21小時的參試者,比每周接觸太陽紫外線不足1小時的人,癌癥危險降低29%。三四十歲時戶外活動時間最長的人,乳腺癌危險降低26%,接受陽光最多的60歲以上參試者,乳腺癌危險降低50%。
至于曬太陽降低乳腺癌的機理問題,研究人員分析指出,雖然深海肥魚、牛奶和雞蛋等食物含有維生素D,但是大約90%的維生素D是通過皮膚接觸太陽紫外線而產生的。因此維生素D又有“陽光維生素”之稱。
預防乳腺癌注意什么?
1、建立早期癌的新概念:
在日常受檢的病人中,早期癌并非少見,而且理應多于常見的中晚期癌,因為在乳腺癌生長的自然病程中,臨床前期約占全程的2/3。盡管如此,早期癌卻甚少被檢出,表明在檢查時大多數早期癌從檢查者手下漏過。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檢查者對早期癌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迄今絕大多數檢診者仍沿用以“乳房腫塊”作為診斷乳房癌首要體征的傳統概念,而前述早期癌未必都形成明顯的腫塊,在此概念指導下,早期癌必然難得檢出。因此應重新認識早期癌的新概念。
2、認真查詢乳腺癌易患因素:
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項:
(1)乳癌家族史,特別是受檢者的母親和姊妹曾否患本病;
(2)月經初潮過早(小于12歲),或閉經過遲(大于50歲);
(3)大于40歲末育;
(4)一側乳房曾患癌,對側乳房也屬易患部位等等。凡有這些因素的人都應視為易患乳癌者,應作為重點檢查對象。
3、對乳房出現的任何異常均應查明原因:
(1)乳頭溢液,特別是血性溢液,較多與乳癌并存,尤其50歲以上婦女出現血性溢液時,約半數以上可能為惡性。
(2)乳房腺體局限性增厚,這是臨床上甚為常見但又不被重視的體征。此種情況如出現在未絕經的婦女,尤其隨月經周期有些大小變化時,多屬生理性。如果增厚組織長期存在,與月經周期變化無關,或日益增厚及范圍增大,尤其出現在絕經后婦女時,必須予以重視。
(3)乳頭糜爛經反復局部治療無效,多應考慮派杰病,作細胞涂片陽性率很高,均應及時作出診斷。
(4)乳房痛,在絕經前婦女,尤其隨月經周期改變,痛的程度也有或輕或重的不同變化時,多屬生理性。如痛為局限性,有固定的部位,與月經周期無關或為絕經后婦女,均應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乳暈皮膚水腫、乳頭回縮以及乳房皮膚局限性凹陷等,均需認真查清原因。
總之,早發現和早治療無疑是乳癌防治的發展方向。當前迫切需要的是,大力普及早期乳癌的檢診知識,廣泛開展乳癌普查和婦女自查乳腺,以期早日實現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目的。而女性朋友自身也要多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好好愛護自己。
(責任編輯:曾文萍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珍香膠囊的成分包含什么?
2024-10-21食管癌的分期是如何劃分的
2024-10-21宮頸充血有必要做宮頸癌篩查嗎
2024-10-21盲腸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情況如何?
2024-10-21宮頸癌早期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寶寶后背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