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轉移性腫瘤介紹
肝臟轉移性腫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腫瘤。肝臟為血源性轉移的癌細胞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雖然肝臟轉移性腫瘤可源于身體的任何部位,但肺,乳房,結腸,胰腺和胃是肝臟轉移腫瘤最常見的原發性部位,而且在這些原發性部位的癌癥的最初臨床表現是肝臟內轉移,且并不少見。
癥狀和體征
常見到一些惡性腫瘤的非特異性表現。肝腫大,變硬并可能有觸痛是該病特有的表現。如出現嚴重的肝腫大并易觸及包塊提示病情嚴重。肝區雜音及胸膜炎樣胸痛伴壓迫性摩擦音是此病特有特征,但并不常見。少數患者可出現脾腫大,尤其是在患原發性胰腺癌的病例更易發生脾腫大。
此外,該病患者往往因腫瘤種植于腹膜而伴有腹水,但除非腫瘤引起膽管梗阻,往往不出現黃疸或僅伴有輕度黃疸。在典型病例,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轉肽酶早期即可升高,或者其升高程度比其他肝功能試驗變化程度更大;血清轉氨酶的水平變化不一。在終末期進行性黃疸和肝性腦病常預示著死亡。
診斷
肝臟轉移性腫瘤在晚期病例診斷往往很容易,但病情較輕的病例診斷常較困難。各種掃描技術已廣泛用于肝臟轉移性腫瘤的診斷,而且往往有很高的價值。盡管如此,這些技術并不能發現較小的轉移性病灶,也不能有效地將腫瘤與肝硬化及其他良性原因引起的肝臟腫塊區分開。
一般地,超聲波,ct和mri掃描比放射性核素掃描更準確。現在,許多醫療中心都采用超聲掃描技術作為最初的檢查方法。
在已確診患惡性腫瘤的病例也廣泛使用超聲檢查和肝功能試驗作為常規監測有無肝臟轉移灶的方法。當惡性腫瘤的治療需確定是否有擴散時作這種檢查是合理的。不過,其敏感性及特異性均較低,從而大大降低了診斷價值。
肝活檢可確診肝臟轉移腫瘤,如果懷疑發生肝臟轉移腫瘤或治療需要組織學根據時應作肝活檢。大約65%的病例經肝活檢可獲得陽性結果,另有10%的病例經吸出液體的細胞學檢查證實,而且肝活檢在超聲波檢查引導下進行時,其陽性率可增加。
治療
肝臟轉移性腫瘤的治療往往無效。全身性化療可使腫塊暫時縮小并延長生命,但對原發部位的依賴很大,而且不可能治愈此病。有些醫療中心提議對選擇性病例行肝動脈插管化療。盡管這樣做腫瘤的反應率增加,而且全身性毒性反應減少,但與靜脈化療相比,患者存活時間沒有明顯改善。
肝區的放射性治療對緩解劇烈的疼痛有時有一定的效果,但對其他方面沒有療效。盡管手術切除單個肝臟轉移灶的方法并未廣泛接受,但一些外科醫生仍愿意這樣做,尤其對腸源性的肝臟轉移腫瘤。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乳腺癌治療僅切掉乳房就能治好嗎?
2024-10-21男寶寶長脂肪瘤是怎么回事
2024-10-21肛門指檢對大腸癌的診斷作用有多大?
2024-10-21結直腸癌化療期間腹瀉應怎樣處理
2024-10-21血管瘤應采取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21如何讀懂宮頸活檢報告
2024-10-21咪喹莫特乳膏用于血管瘤治療效果怎樣?
2024-10-21珍香膠囊有哪些功效?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