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鹽飲食者容易患胃癌 胃癌早期發現首選胃鏡
雖然近年來發病率略有下降,胃癌仍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登記世界范圍內癌癥死亡人數880萬,其中胃癌死亡75.4萬人,居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的第4位。世界各地的胃癌發病率存在巨大差異,最高的地區包括東亞、東歐以及中南美洲部分地區,西歐和北美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胃癌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Hp)感染密切相關,我國成人Hp感染率高達60%,屬于胃癌高發國家。2015年,胃癌全年新發67.9萬例,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列第2位;死亡49.8萬例,居所有腫瘤第2位,占全世界胃癌死亡的2/3。按性別,胃癌在男性最常見腫瘤中居第2位,在女性居第3位。
由于胃癌一經發現常為中晚期,患者存活超過5年的機會一般低于30%。若篩查出早期胃癌,通過內鏡手術或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存活5年的機會超過90%,但目前我國早期胃癌的診治率低于20%,遠低于日本(70%)和韓國(50%)。因此,對胃癌高危人群進行精細篩查、對發現的早期胃癌及時治療是降低胃癌病死率、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的重要手段。通過對高危人群的篩查,是早期發現胃癌的有效手段,那么,哪些人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呢?
1、習慣高鹽飲食
長期攝入高鹽飲食,如腌菜、咸魚等,可導致胃粘膜受損,然后自我修復,繼而再次受損,再修復,如此惡性循環,可使細胞突變的幾率增加,進而發生胃癌。
2、喜食熏烤腌制類食品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吃腌制、熏烤類食品。但此類食品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質,長期食用可導致胃癌發病率增高。因此,平時應盡量避免攝取。
3、接受過胃部手術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曾經接受過胃部切除手術的人,胃癌的患病率相較于普通人往往更高。原因是經過胃部切除手術之后,膽汁長期逆流刺激胃粘膜造成癌變,或者接受部分胃切除手術的患者,因長期胃酸分泌減少,胃部容易滋生細菌,增加亞硝酸鹽合成機會。建議過去接受過胃部切除手術的患者,定期進行內鏡檢查,排除胃癌風險。
4、幽門螺桿菌感染
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和胃酸一直被視為胃潰瘍的主要因素,直到1982年幽門螺桿菌被發現后,醫學界才確認幽門螺桿菌是胃部感染的元兇。研究指出大約80%的慢性胃炎患者患有幽門螺桿菌感染。
另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相關。所以,早期診斷幽門螺桿菌并及時配合根治,可以有效預防胃癌的發生。
5、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
根據胃癌在不同年齡段的發生情況,可發現超過五十歲后胃癌的患病率會急速增加,推測原因可能是老年人有較高的胃炎發生率,和長久的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胃粘膜傷害有關。
6、胃癌家族遺傳史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的幾率約為普通人的二至三倍。這部分人群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和定期篩查來預防胃癌的發生。
7、長期吸煙飲酒的人群
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萎縮性胃炎患者發生胃癌的機會,所以,當胃部出現不適癥狀時,則必須接受胃鏡檢查。如果胃粘膜已經出現慢性萎縮,更應該及早戒煙戒酒,避免胃癌發生。
明確胃癌的高危人群對胃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高危人群應積極學習了解相關知識,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采取有效預防措施,注意飲食中的營養搭配,不吸煙不酗酒,加強體育鍛煉,培養樂觀的心態,預防胃癌發生。
有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胃癌患者50萬左右,從臨床病因學上分析,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息肉等有關。很多人共同就餐時不分餐,不用公筷,都加劇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有些人患上慢性胃炎、胃潰瘍、息肉后沒有及時治療,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如何能做到胃癌早診斷早治療?專家建議50歲以上人群,每年定期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和胃鏡檢查。一旦出現胃部不適后,許多患者會自我診斷為胃炎,自行服藥,這些都是錯誤的,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明確診斷。
1、胃癌早期發現首選胃鏡篩查
胃鏡篩查能直接看到胃粘膜病變部位和范圍,是診斷胃癌的有效方法。胃鏡對胃癌的肉眼診斷率高達90%以上。對早期胃癌,內鏡檢查與細胞病理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聯合應用,以及結合染色和熒光及放大內鏡,可大大提高胃癌的早期診斷。
胃鏡檢查特別適用于:懷疑胃部良性或惡性腫瘤者;短期內動態觀察胃的潰瘍性病變,以鑒別良性或惡性;胃鏡能夠直接觀察胃粘膜變化,通過胃鏡對病變組織進行活檢,鏡下應估計癌的大小,小于1cm 者稱小胃癌,小于0.5cm者稱微小胃癌。從而提高胃癌的早期發現。對胃的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腸上皮中重度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活檢確診后予以積極治療,確保了胃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
2、C 超聲內鏡讓胃癌診斷更精準
為獲得精準診斷,超聲內鏡應用越來越普及,進入患者體內直接在胃內做超聲影像檢查,圖像更加清晰明確。超聲內鏡是一種先進的集超聲波與內鏡檢查為一身的醫療設備,它將微型高頻超聲探頭安置在內鏡前端,當內鏡進入胃腔后,可直觀的觀察結構,又可進行實時超聲掃描,清晰獲得管道壁各層次組織及鄰近臟器的超聲圖像。
超聲內鏡的優勢在于確定胃腸粘膜下病變的性質,判斷消化道惡性腫瘤的侵襲深度和范圍,可以看到食管和胃深層的病變,也可診斷胰腺系統疾病等。超聲內鏡對食管、胃的隆起性病變有很好的診斷和治療價值。超聲內鏡還有其他的用途,如超聲內鏡可以幫助醫生判斷胃癌侵犯深度和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還可以幫助鑒別胃潰瘍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一旦經過放大染色內鏡診斷可為早期胃癌的患者,醫生可進行內鏡下的微創手術黏膜剝離術,無需開腹,治愈率高,遠期生存率高,極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
(責任編輯:鄭夢雪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