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類風濕皮下結節
應注意區別易與類風濕結節相混淆的以下疾病的結節:
1)風濕性皮下結節:它多為成批出現,于數日或數周內消失;而類風濕結節多半或對稱少數出現,持續數日數年不消失。
2)痛風結節:常位于耳殼,破潰后殼見淡黃色豆腐渣樣物質(為尿酸鹽結晶),有時可形成瘺管;而類風濕結節很少發生在耳殼,且比痛風結節堅硬,很少破潰,尤須注意和關節附近的痛風石鑒別。
3)骨性關節炎Herberben結節:常位于末節指關節,骨樣堅硬,末節指(趾)骨骺部出現邊緣性增生等。而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結節最易誤為類風濕。
類風濕結節多見于類風濕高度活動、血沉持續增快合RA陽性時,是確診類風濕與判定病變活動度的標準之一,且表示預后不良。
類風濕皮下結節的發生率約為5%~25%。其大小約為0.2~5cm猶如扁豆、花生米、棒子或胡桃樣,呈圓形或卵圓形。通常如橡皮或骨樣堅硬,無痛,可活動,但位于骨膜下若與腱膜或關節囊粘連在一起后,即不能活動,表皮正常。其數目一至數十個不等。可單個出現,但多呈對稱性分布。多見于關節周圍,尤其肘部鷹嘴滑囊、尺骨骨干皮下或骨膜下及前臂伸肌表面;而位于胸骨、肩、坐骨結節、肋骨、跟腱、頭部枕腱或骨膜下、喉部、背及小腿以及耳輪和鼻梁者少見,若出現于這些部位時可如骨突樣堅硬,且固定不能活動,常被誤診為骨瘤。有時還可在手第1、2指骨小頭、腕骨旁和脛骨伸面摸到小結節。
典型類風濕結節也常發生在滑膜、肌肉、肌腱、腱鞘、淋巴結、心肌深部、心內膜、心外膜及二尖瓣基底部、血管壁、咽后壁、眼鞏膜、神經纖維、腎上腺皮質、肺、肝、脾、腎、腸、胸膜、心包、腹膜、腦膜和脊椎骨內,并引起一系列癥狀。較大的類風濕結節與骨膜粘連后可發生鈣化,引起骨膜炎。
軟組織和肌腱內的類風濕結節繼發感染后可引起淋巴管炎、蜂窩織炎、敗血癥,結節壞死形成潰瘍,不易愈合。鼻梁的RA潰瘍性皮下結節易誤診為基底細胞瘤,活檢可以確診。
(責任編輯:楊綺琴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