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這9大癌癥謠言要小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關于癌癥的說法,如經常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容易導致癌癥,吃太多酸性食物和甜食也容易致癌……這些說法其實都是不可信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這9大癌癥謠言要小心!
網絡上有許多所謂的“癌癥知識”是危言聳聽、缺乏科學依據的。下面就為大家“粉碎”關于癌癥的常見謠言。
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
微波爐加熱食物僅僅是一種物理加熱方法,這種加熱方法對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影響與其他加熱方式無明顯區別。如今也沒有證據證明吃微波爐加熱的食物會致癌的說法,所以大家不要自己嚇自己。
羊肉、海鮮、魚是“發物”,癌癥患者不能吃?
西醫營養學中并不存在“發物”一說。當然,有些人對海鮮、魚類等食物過敏另當別論。
在癌癥患者的飲食中,正需要牛羊肉、禽類、魚類來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優質蛋白來自于牛奶、雞蛋、瘦肉、豆制品這四大類。在臨床上出現過癌癥患者由于不敢吃這類食物,導致蛋白質大量損耗、血漿蛋白嚴重下降,而出現感染的案例。所以,如果患者并非對羊肉、魚類等物質過敏,這些食物的給予是必要的。
腫瘤患者應少吃,以免“喂大”腫瘤
對于要不要給予腫瘤患者足夠的營養,國際上已經給出了明確的答案:腫瘤患者獲取營養后,其正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當患者有了足夠的營養做支撐,再配以藥物治療、化療、放療和手術,可以使患者抵抗腫瘤的能力變得更強大、更堅實。所以我們鼓勵患者盡可能保證營養狀況,做到能吃、善吃、多吃。
而想達到“喂養患者,而不是喂養腫瘤”的目的,脂肪供給能量較糖供給能量有優勢:研究發現,腫瘤組織比人體更容易搶奪到由主食、甜食提供的糖分物質,作為能量需求;而由于腫瘤組織缺少利用脂肪的酶,由魚等肉類提供的脂肪更多的是被人體利用了。所以對于癌癥患者的供能,需要糖分比重下降、脂肪供給增加。而當患者無法進食時,需給予腸內營養。
“酸性食物”導致癌癥?
有些關于癌癥的謠言雖然連基本的生物學知識都沒搞清楚,但是卻出奇的經久不衰,“酸性食物導致癌癥”就是其中之一。這一觀點認為有些“酸性食物”會導致人的血液變酸,繼而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因此你需要多吃健康的“堿性食物”,比如綠葉菜和水果(令人驚訝的是,居然包括酸酸的檸檬)。
這種觀點從生物學上根本就講不通。確實,癌細胞不能在過度堿性的環境中存活,但問題是你身體里的其它細胞也一樣。
正常的血液是略微偏堿性的。腎臟負責維持血液的pH值只在很小的正常范圍內浮動。光靠吃東西對血液pH的影響根本無法持續。吃綠葉菜對健康當然是有益的,但絕對不是因為它能改變身體的酸堿度。
有一種特例叫做酸中毒,這是一種生理異常——腎臟和肺無法使人體的pH值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酸中毒通常是由某些嚴重的疾病或者中毒導致的。酸中毒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緊急醫療救助,不過它和你吃的所謂“酸性食物”沒有半點關系。
另外,癌細胞周圍的微環境可以呈酸性。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呼吸作用的代謝途徑和正常組織不同。研究人員正在試圖弄清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這將有助于癌癥治療。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飲食可以改變人體pH或者影響癌癥的發病率。
癌細胞愛甜食?
我們經常見到的另一種觀點是糖會“滋養”癌細胞,因此癌癥患者應該杜絕糖類。這個問題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復雜,科學家才剛剛開始了解它,而謠言則把它想得太簡單了,毫無益處。
“糖類”是一個統稱,其中包括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單糖(葡萄糖、果糖)。我們平時做飯調味用的是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過化學鍵結合構成的。糖類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因為其分子都由碳、氫和氧構成。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消化系統中會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被吸收進血液,再進入細胞作為呼吸作用的原料為我們提供能量。
我們身體的所有細胞,不論是不是癌細胞,都需要葡萄糖來提供能量。由于癌細胞和正常細胞相比往往生長更為迅速,所以癌細胞對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
此外有證據顯示,癌細胞分解葡萄糖產能的代謝途徑也和正常細胞不同。研究者們正在進行癌細胞糖代謝途徑的相關研究,并希望借此找到更有效的癌癥治療方法(例如很有前景但是尚未通過審批的抗癌新藥DCA)。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和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同,甜食中的糖會專供癌細胞“享用”。我們的身體不會決定具體哪個細胞應該得到哪種營養成分。我們吃進去的絕大多數碳水化合物都會轉化成葡萄糖、果糖或者其他小分子糖,以供給那些需要能量的組織。
為了維持飲食健康以及防止長胖,我們當然應該限制含糖食物的攝入,但是這和“含糖食物會專為癌細胞提供營養”是完全不相干的。
癌癥是一種真菌,用小蘇打可以治療癌癥?
這種“理論”來自于一個以偏概全的觀察結果,“腫瘤總是白色的”。
先不說癌細胞壓根兒就不是真菌,這種觀點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腫瘤也不都是白色的。有些是,但還有些真的不是。隨便問任何一個病理學家或者癌癥外科醫生,或者就用谷歌圖片搜一下(但別在午飯時搜),你都能發現謠言中的說法有多不靠譜。
謠言的支持者們認為癌癥是由一種叫做念珠菌的真菌感染造成的,而腫瘤則是人體為了抵御感染形成的。不過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種觀點。另外,很多非常健康的人都會感染念珠菌,它只是眾多生活在我們身上的正常微生物之一。通常,我們的免疫系統能保證念珠菌不鬧出亂子,但是對于免疫系統有缺陷的人(比如艾滋病患者)來說,念珠菌造成的感染會變的很嚴重。
謠言認為治療癌癥的方法就是向腫瘤組織中注射小蘇打(碳酸氫鈉)溶液。這種方法連普通的真菌感染都治不了,更別提癌癥了。恰恰相反,大量證據表明,大劑量的碳酸氫鈉溶液會造成非常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一些實驗顯示,碳酸氫鈉似乎可以影響到移植到老鼠體內的癌細胞和實驗室里培養的細胞,機制是中和了腫瘤周圍微環境的酸性。美國研究者已經在進行碳酸氫鈉膠囊的小規模臨床試驗,以驗證其能否緩解癌性疼痛,并希望找到人體能夠耐受的最大劑量。但該研究針對的不是碳酸氫鈉對腫瘤本身有任何療效。總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已發表的臨床研究證明碳酸氫鈉能夠治療癌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甚至不知道,要是給人服用多到足夠影響腫瘤的小蘇打,人體能不能受得了——雖然確實有研究者在探究此事。因為身體對于任何試圖改變pH的企圖都十分抗拒,通常是用腎臟排出多余的碳酸氫根的辦法來調節。如果大劑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足以改變腫瘤周圍的pH——進入人體,那這些碳酸氫鈉本身可能造成嚴重問題:堿中毒。一項估計認為,對于體重65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入12克蘇打粉僅能夠抵消1立方毫米的腫瘤組織產生的酸。但每天攝入30克蘇打粉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你來算算吧。
癌癥是遺傳的?
事實:一個家庭中,經常有幾個人同時患有癌癥,家庭成員往往都生活在相似的環境誘因當中,比如:吸煙。當然,某些癌癥是有一定的遺傳性的,像卵巢癌、結直腸癌等,但遺傳的也只是一些致病基因而不是癌癥本身。
過度使用手機會致癌?
事實:盡管普遍認為手機釋放的高頻輻射會增加癌癥發生率,但并未有研究證明二者之間的必然聯系。美國國立環境衛生院發布的數據表明:目前的實驗研究并未有確鑿證據證實手機輻射的致癌性,二者間的關聯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癌癥無法預防?
調查發現,多數人面對癌癥時,往往束手無策。其實,最有效降低癌癥發病率的辦法就是病因預防,也叫一級預防,即通過積極預防和干預,保持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有40%的腫瘤可以預防。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1/3惡性腫瘤可以預防,1/3可以治愈,1/3可以治療。
大家最好小心上述癌癥謠言,以免走入誤區。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廣州地區哪家醫院治療直腸癌效果佳?
2024-10-21乳腺癌患者能否補充雌激素
2024-10-21注射用達卡巴嗪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4-10-21乳腺癌根治術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4-10-21廣州哪家醫院治療小腸腫瘤效果佳?
2024-10-21治療乳腺癌應選擇哪家醫院
2024-10-21鄭州治療殘胃淋巴瘤哪家醫院好
2024-10-21嬰兒出現血管瘤的原因有哪些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