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有哪些誤區?如何正確面對大腸癌?
大腸癌的治療方法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進行對應的治療,如果對大腸癌認識不足就可能找到對癥的治療方法,就會給治療效果帶來影響,甚至反而帶來更多的傷害。以下是比較常見的治療大腸癌誤區。
誤區一:貧血很嚴重,不可以手術
結直腸癌術前多表現為便血,尤其是盲升結腸癌由于不易發現、病程較長且有慢性失血的臨床表現,術前貧血均較嚴重,很多患者擔心身體差,無法耐受手術,要求手術前輸血,改善營養狀況。有報道認為,手術前輸血雖然可以改善貧血,但會引起人體自身免疫抑制,促進了腫瘤的生長,影響患者的手術療效。因此,只要手術前血色素超過7克,就可接受手術,貧血在手術切除腫瘤后才會真正恢復。低于7克可考慮適當術前輸血。
誤區二:術前發現伴有肝轉移,手術沒有意義
肝轉移,對于患者來說已屬晚期,手術切除原發灶的意義到底有多大呢?在所有癌癥出現的肝轉移中,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效果最好。首先,約有10%-15%的患者有手術切除轉移灶的可能,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達35個月左右,5年生存率可達30%-40%。其次,由于化療藥物對于結直腸癌肝轉移非常敏感,另有15%左右的原先無法手術的肝轉移患者在化療后獲得了第二次手術切除原發灶的機會。
因此,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患者首選手術治療,在有專業經驗的醫生指導下,手術前對于肝轉移灶進行仔細評價。對于無法手術切除的結直腸癌合并肝轉移,可選擇先手術切除大腸癌原發病灶,再給予患者積極的綜合治療。有研究報道,切除原發結直腸癌病灶聯合其他化療、放療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可達20個月左右,3年生存率高達35%,而放棄原發灶手術,單純化療的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3年生存率僅13%。
誤區三:癌化療后復發和化療無效,就放棄治療
隨著科技的進步,采用傳統化療無效或化療后又復發的患者,可以選擇生物靶向治療。所謂生物靶向治療,就好比“生物導彈”,此類藥物會特異性地選擇腫瘤相顧的“特殊位置”發揮藥物作用,直接抑制腫瘤的生長或切斷腫瘤的“養料供應”,能起到較好的治療腫瘤的作用。另外有一部分局部復發或肝肺轉移的患者還是可以獲得手術切除的機會。
誤區四:便血是痔瘡的表現
大便出血既可能是痔瘡的表現,但往往也是低位結直腸癌的臨床表現,有時候兩者可以完全相混淆。一些患者常常以為是痔瘡而延誤了診斷,在確診結直腸癌時已屬于晚期甚至出現了遠處轉移。另外,大便隱血篩查也是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手段。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癌專業組,接受了科技部十一五攻關的科研項目,在上海市徐匯區徐家匯街道開展了社區的早期大腸癌的大便隱血和調查問卷篩查,在1萬人群中發現了1百多例大腸癌和癌前期病變,患者都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如何正確對待腸癌?腸癌怎么治療?
針對早期的大腸癌患者而言,進行外科手術的治療,能更好的切除腫瘤,預后效果好。探查中如發現已有癌轉移,但病變腸曲尚可游離時,原則上即應將大腸癌切除,以免日后發生腸梗阻;另一方面,癌腫常有糜爛、滲血或伴有繼發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況獲得改善。對有廣泛癌轉移者,如病變腸段已不能切除,則應進行造瘺或捷徑等姑息手術。
進行外科手術的切除治療之后,大約有百分之五十的患者會有復發或者是轉移的情況,那在剖腹手術前,先進行腫瘤腸腔內化療,或直腸癌術前灌腸給藥,可阻止癌細胞擴散,殺傷和消滅癌細胞,對治療大腸癌是十分有效的。術后繼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后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用來減少腫瘤復發的機率,姑息性化療用于晚期腫瘤(擴散到機體的其他部位)的治療。
總之,生活之中對于大腸癌這種疾病,一定要在患上之后及時的就醫進行治療,因為這種疾病還是及早檢查、治療,就可以盡量在早期控制好病情的疾病,要是治療的話,還是需要及時的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四個月寶寶胸口有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怎樣為腎血管瘤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
2024-10-21怎樣判斷是否患了宮頸癌
2024-10-2135 周+4 天甲胎蛋白 382 怎
2024-10-21乳腺結節是否會發展成乳腺癌
2024-10-2130 多歲女性為何會確診乳腺癌?
2024-10-21除小肝癌外的肝癌應采取哪些治療手段?
2024-10-21小孩患毛細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