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及早發現淋巴瘤?出現這些癥狀要當心
淋巴瘤對于大家而言,曾經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但是這種惡性腫瘤曾經奪走了許多名人的生命,如香港知名實業家霍英東、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羅京、在《情深深雨濛濛》中飾演方瑜的女演員李鈺、臺灣歌手阿桑、日本演員高倉健……淋巴瘤也逐漸走進人民的視野。
可能很多人認為,淋巴瘤似乎離我們非常遙遠,而事實上,淋巴瘤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已經成為十大惡性腫瘤之一。那么,淋巴瘤到底是什么?又該如何防治呢?家庭醫生在線特邀請廣東省人民醫院淋巴瘤科李文瑜主任醫師,讓我們一同走進淋巴瘤,了解淋巴瘤。
如何及早發現淋巴瘤?淋巴結腫大是最直觀的表現
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由于淋巴組織分部于人體全身的各個部位(除指甲與頭發),因此淋巴瘤可累及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李文瑜主任醫師表示,淋巴瘤最主要表現為淋巴結腫大,如果淺表淋巴結腫大,在頸部、腋窩、腹股溝等位置摸到腫塊,就要當心是淋巴瘤。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摸到有淋巴結腫大就一定是淋巴瘤。李文瑜主任醫師解釋道,有時反應性增生、結核病等情況也能導致淋巴結腫大。如果是淋巴瘤導致的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摸起來比較大和圓,直徑在1cm以上,硬度與鼻子的硬度相似,沒有疼痛感的。而良性疾病導致的淋巴結腫大摸起來表較小、比較軟、伴有疼痛感。因此,摸到淋巴結腫大既不要過分擔心,也不能置之不理,應該及時到醫院就醫。
出現這些癥狀也要留個心眼 或與淋巴瘤有關
但是,淋巴瘤是一種“神出鬼沒”的惡性腫瘤,它并不單單表現為淺表淋巴結腫大,當淋巴瘤侵犯到不同臟器或組織有可能引起不同的表現:
當淋巴瘤侵犯深部的淋巴結,常因咳嗽、氣促、不能平臥,做胸部CT提示縱隔腫物、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者因腹痛、行腹部CT可見腹膜后腫大淋巴結。
另外,如果發生系統性病變,如咳嗽咳痰,肺部發現占位病變,有時除了是肺癌外,有部分是淋巴瘤;噯氣、返酸、胃部不適,除了是胃癌,也可以是淋巴瘤;腹痛、解黑便,CT發現腸壁增厚,也要高度懷疑淋巴瘤。
還有發生不明原因的發熱,如果已排除了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考慮淋巴瘤。
還可能出現一些皮膚疾病,例如不明原因的皮膚搔癢,可能是霍奇金淋巴瘤的伴隨癥狀。皮下結節、不能治愈的皮膚潰瘍,需行相關的活檢明確是否為淋巴瘤。
總的來說,淋巴瘤是一種“神出鬼沒”的惡性腫瘤,表現更是千變萬化。但淋巴瘤目前沒有很好的篩查手段,主要通過身體的癥狀來提示。因此,李文瑜主任醫師提醒廣大市民,一旦身體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同時在常規檢查正常的情況下多留個心眼,當心是淋巴瘤在作怪。
哪些人容易得淋巴瘤?專家建議遠離這些危險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是淋巴瘤的高危因素呢?李文瑜主任醫師表示,目前淋巴瘤的具體病因并不明確,但是與這些因素密不可分。
首先,淋巴瘤是一種“老年病”,常見于50-60歲的人群,男性患者居多。但是如今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
其次,淋巴瘤的發病與環境因素有關,一方面,如今的環境過于干凈,使免疫系統缺乏鍛煉,另一方面,長期接觸如室內裝修后的甲醛、環境中的輻射等,有可能增加淋巴瘤發生的風險。
再有,淋巴瘤的發生與飲食作息也密不可分。長期高脂高蛋白飲食、壓力過大、熬夜等都會增加罹患淋巴瘤的風險。
另外,隨著對淋巴瘤研究的推進,確認淋巴瘤的發生與某些感染密不可分。李文瑜主任醫師介紹,常見的EB病毒感染與NK/T細胞淋巴瘤的發生,HP感染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瘤的發生有相關性。這部分因感染引起的淋巴瘤在持續用藥殺滅病毒或細菌后,淋巴瘤的病情也會得到緩解。
李文瑜主任醫師表示,總的來說,淋巴瘤的發生與自身的免疫能力有重要的關系,預防淋巴瘤應該注意增強抵抗力:注意健康飲食,多吃高纖維食物;注意日常戒律,保證睡眠;積極調節心理情緒,緩解壓力;定期做好體檢等。
淋巴瘤該怎么治療?免疫療法或成為主流
淋巴瘤目前有哪些治療手段?目前以化療、靶向藥物為主,部分患者會用到放療、抗感染治療等。另外,隨著免疫療法研究的不斷深入,PD1抑制劑、CAR-T細胞治療也逐步得到發展。李文瑜主任醫師認為,淋巴瘤是一種免疫系統的問題,隨著免疫療法的發展,未來將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
淋巴瘤患者在接受正規的治療后,常見的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治愈率可達60%,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能達到70%。因此,淋巴瘤患者一定要充滿信心,積極接受治療,做到早診早治,從而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
另外,廣東省人民醫院淋巴瘤科對淋巴瘤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和評測,出院后也會對患者病情進行長期管理。還設立病友會,分享抗癌經驗,讓淋巴瘤患者更好地走出社會。
在世界淋巴瘤日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公眾對淋巴瘤的認識,9月19日下午1時至5時,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越秀區惠福西路123號)將舉行世界淋巴瘤日公眾宣教活動,屆時將有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淋巴瘤科舉辦的義診、講座活動,誠邀各位民眾參與。
專家簡介:
李文瑜,博士,主任醫師,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廣東省女醫師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美國血液協會會員;廣州市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常委、秘書長。具有20多年的淋巴瘤臨床和科研工作經驗。對淋巴瘤常見病、疑難病及少見病的診治及預后研究具有豐富的經驗,特別在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復發難治性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等基礎與臨床方面均有較深的造詣,診治水平具國內領先,開展多種新技術如二代測序判斷預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多篇。主持省級項目3項。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四個月寶寶胸口有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怎樣為腎血管瘤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
2024-10-21怎樣判斷是否患了宮頸癌
2024-10-2135 周+4 天甲胎蛋白 382 怎
2024-10-21乳腺結節是否會發展成乳腺癌
2024-10-2130 多歲女性為何會確診乳腺癌?
2024-10-21除小肝癌外的肝癌應采取哪些治療手段?
2024-10-21小孩患毛細血管瘤應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