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肝癌發病率居全球首位 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篩查
日前,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胰脾外科收入一名22歲肝癌破裂出血的患者。患者1天前出現無明顯誘因的上腹痛,為陣發性針刺樣疼痛,誤以為吃錯東西導致的腸胃不適,沒有及時入院檢查。后疼痛加劇,入院檢查結果顯示肝癌破裂出血,予介入止血后仍不能緩解,因腫瘤范圍大,出血多,已不能手術治療,后經搶救治療無效后死亡。
患者原本有肝炎病史,如果能早期定時的篩查,或許不至于發展到如此地步。但是卻因對相關疾病知識的缺乏而忽視了肝癌早期篩查的必要性。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治醫生孫政提醒大家,肝癌高危人群務必有意識的定期篩查,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原發性肝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肝癌發病率居全球首位。肝癌已成為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更為糟糕的是,由于酗酒、肥胖和肝炎的感染,肝癌的發病率還有上升的趨勢。
肝癌的早期信號有哪些?
信號一:肝區疼痛,表現為右腹部上方,右肋間,經常出現刺痛、脹痛、壓痛或隱痛。如果是持續疼痛或疼痛加重,要高度懷疑是否罹患肝癌。
信號二:乏力、疲倦,肝癌的乏力倦怠感相較于其他腫瘤疾病更為嚴重,即使休息足夠長時間仍無法緩解乏力疲憊癥狀。
信號三:消瘦,在沒有刻意控制體重的情況下莫名消瘦。肝癌患者的肝臟代謝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人體攝入各種物質吸收,導致營養吸收障礙,出現迅速消瘦的癥狀。
信號四:皮膚瘙癢,由于肝功能下降,導致黃疸出現,皮膚中膽鹽膽汁增多,從而造成皮膚瘙癢。
若高度懷疑罹患肝癌,建議首選B超檢查,無創傷無輻射。當B超提示有占位性病變時,進行CT或MRI來判斷占位性病變的良惡性。如果血液檢查及影像學檢查都不能診斷時,需要在影像學引導下,進行腫瘤的穿刺病理活檢,以病理學檢查為最終依據。
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肝炎史:30歲以上,乙肝(HBV)及丙肝(HCV)感染者都為肝癌的高發人群。這類人群應每3~6個月進行一次甲胎蛋白(AFP)檢測和B超檢查。
2、肝癌家族史:我國肝癌發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集聚性傾向。這類人群應每3個月進行一次甲胎蛋白檢測和B超檢查,一年做一次腹部增強CT或MRI檢查。
3、長期酗酒人群:長期酗酒會引起酒精性肝硬化,其中一部分肝硬化會轉變為肝癌。最新資料表明:這類人群的肝癌發病率是常人的3.5倍。限酒戒酒的同時,建議每半年檢測甲胎蛋白及B超。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肥胖、血脂紊亂、2型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據統計,脂肪肝患者的肝癌年增加率約為5%,這也是肝癌發病率上升的最主要原因。建議每半年檢測甲胎蛋白及B超。
肝癌早篩的重要性
2018年數據顯示,我國原發性肝癌新發病例39.3萬,占全球肝癌新發病例約一半。我國肝癌5年相對生存率僅12.1%,早期診斷率低是造成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結果息息相關,腫瘤發現越早,可治愈機會越大。
但由于部分患者在無明顯癥狀時,對疾病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定期檢查意識,往往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最佳時間,以致肝癌的發現多為晚期。數據顯示,接近80%的患者就診時為中晚期肝癌,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早篩早治是保證肝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文章作者: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陳珊珊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麥瓊璇 通訊員:袁友芬)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