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化療等于不孕嗎? 生殖專家給你一顆“定心丸”
今年34歲的小燕在十年前因為因卵巢內胚竇瘤切除了右側卵巢,術后做了3個療程化療。2015年結婚后,小燕備孕三年未孕,多處求醫被告知成功妊娠的幾率較低。后來,小燕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就醫,生殖中心趙曉苗教授為她實施了促排卵方案IVF助孕,終于讓小燕成功懷孕。
隨著腫瘤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多女性面臨腫瘤術后卵巢功能減退或不孕不育困擾。趙曉苗教授表示,腫瘤術后等卵巢功能減退的患者其實不必過分擔心,只要在生殖專家的幫助下,進行助孕治療和生育力保存,利用卵子冷凍等輔助生殖技術,她們依然有可能得到“好孕”。
化療后生育力下降,不代表“好孕”不再
趙曉苗教授介紹,40歲以前出現卵巢功能減退的情況被統稱為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主要表現為月經異常(閉經、月經稀發或頻發)、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水平波動性下降。引起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免疫因素、醫源性因素、特發性因素等。其中,卵巢手術、化療及放療史等屬于高危因素。
“小燕曾經做過右側卵巢切除手術,又經歷了化療,這些因素導致她出現了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雖然生育潛能下降,但還是有懷孕的希望。”趙曉苗教授介紹,為小燕進行促排卵后,生殖團隊成功獲得2個卵子,利用試管嬰兒技術培育胚卵后移植到小燕的子宮內,讓她成功妊娠。如今,小燕已孕19周多,胎兒一切指標良好。
類似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30歲的小玲在2016年因“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在外院化療6次,在第三程化療后就沒有來過月經。有強烈生育愿望的小玲輾轉多家醫院就診,但通過黃體酮催經等辦法始終沒來月經,被告知無妊娠機會。2017年6月,小玲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就診。當時的B超檢查提示,小玲的左側卵巢縮小、卵泡欠清,但右側卵巢可見1個優勢卵泡。
為幫助小玲順利懷孕,趙曉苗教授為她進行藥物治療,既增加了機體的雌激素受體敏感性、增厚內膜和提供黃體支持,又不影響卵子的繼續發育。經過治療后,趙曉苗教授告訴小玲,她還是有機會懷孕的,讓她回去自然受孕。果然,當月小玲就自然妊娠,后來通過剖宮產順利產下一個女寶寶。最近,由于生育二胎的需求,小玲再次找到趙曉苗教授復診。
專家提醒:注意卵巢發出的“警報”,及早干預治療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要保留生育功能,取決于患者的年齡、腫瘤類型、分期、治療手段等多種因素?!壁w曉苗教授介紹,結合婦科腫瘤??频脑\斷和對腫瘤的評估和治療,生殖專家利用卵子冷凍和助孕治療,可以增加腫瘤患者的妊娠機會。助孕方法包括胚胎冷凍、成熟卵母細胞冷凍、未成熟卵母細胞體外成熟技術、卵巢組織冷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等。
趙曉苗教授提醒,卵巢儲備功能下降是有“信號”的。廣大女性朋友如果出現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少,潮熱出汗、生殖道干熱、性欲減退、骨質疏松、骨痛、骨折、情緒和認知功能改變、心血管癥狀和心律紊亂等雌激素水平降低的表現,就表明可能有卵巢儲備功能下降風險。此時,女性朋友應該及時就診,進行全面卵巢功能評估,必要時進行遺傳咨詢,并積極治療,以免因早發性卵巢功能減退影響生育。
為了服務廣大百姓,關注腫瘤和高齡患者的生殖健康,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于2019年7月17日下午14:30-17:00在南院區(海珠區盈豐路33號)逸仙樓一樓大廳開展義診。屆時由女性生殖內分泌專家、男科專家、婦科腫瘤專家、遺傳學家、胚胎學家等各領域專家組成的義診團隊,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一站式咨詢,并進行不孕不育常識和輔助生殖技術、婦科腫瘤生育力保存知識解答,針對不同患者的病因進行個性化的診療。
趙曉苗教授介紹,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中心位于院本部,目前已在南院區開通助孕??崎T診單元,提供與院本部生殖中心同步的助孕前檢查、促排卵,患者可以就近到南院區就診。若需進一步治療,將由專家對接及時到院本部生殖中心助孕治療,大大節省了患者就診時間,為患者提供便利。
專家簡介:
趙曉苗,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內分泌和普通婦科黨支部書記。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廣東省高等學?!扒О偈瞬拧保诿绹又荽髮W洛杉磯分校、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留學兩年。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輔助生殖技術監測與評估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康復醫學會生殖健康專委會常委、中國醫促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預防醫學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生殖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人口學會出生人口與兒童專業委員會秘書、廣東省生殖免疫學會生殖免疫學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婦科內分泌專委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理事、廣東省康復醫學會性功能障礙與康復分會副會長和廣州市醫療鑒定委員會委員等。主要專業領域為:PCOS、高雄激素血癥和胰島素抵抗、輔助生殖技術,反復著床失敗、復發性流產和卵子發育等,共主持3項國家自然、5項省部級科研基金、主要負責(前3位)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包括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項目在內的多個項目研究資助。發表論著60余篇,其中SCI論文28篇(第一或通訊作者16篇);參與專著編寫8部。作為主要參與人獲得2010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7年國家婦幼健康技術獎二等獎。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 通訊員:張陽、劉昕晨、曾敏慧)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