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乳腺癌還能長期生存?專家解讀抗癌治療“三重密碼”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腫瘤治療理念和技術日新月異,即便晚期癌癥患者,通過積極、科學的治療,能夠獲得長期生存不再是“奢望”。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謝亞琳副主任醫師講述一個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經過,雖然患者有肺癌和乳腺癌兩種癌癥,但通過醫院多學科診療團隊的積極治療,“患者已經獲得近5年生存期,而且目前疾病控制良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p>
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腫瘤治療理念和技術日新月異,即便晚期癌癥患者,通過積極、科學的治療,能夠獲得長期生存不再是“奢望”。本期健康科普,我院腫瘤科謝亞琳副主任醫師講述一個晚期癌癥患者的治療經過,雖然患者有肺癌和乳腺癌兩種癌癥,但通過醫院多學科診療團隊的積極治療,“患者已經獲得近5年生存期,而且目前疾病控制良好,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p>
PET-CT檢查發現兩個腫瘤
5年前,62歲患者劉姨(化名)在體檢時CT發現:左上肺結節影(2.8cm×2.2cm),并右側乳腺小結節(0.8cm×0.9cm)。增強CT檢查考慮為“左上肺癌和右側乳腺纖維瘤可能”。劉姨隨即到廣州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住院進一步檢查治療。
“她的胸部CT影像似早期肺癌表現,經我院外科專家會診后,認為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彪S后在術前分期評估時,醫生為劉姨進行PET-CT檢查:發現患者不僅有肺癌,右側乳腺癌結節“也考慮為惡性病變,劉姨很可能同時患有兩種癌癥?!?/p>
謝亞琳副主任醫師說,PET-CT又稱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常用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和分期。由于腫瘤細胞代謝活躍,攝取顯像劑能力為正常細胞的2-10倍,因此會在PET-CT圖像上形成明顯的“光點”,對于腫瘤鑒別診斷和分期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它能發現隱匿的微小病灶(大于5mm)?!?/p>
基因檢測是靶向治療的指南針
雖然身患兩種癌癥,但劉姨并沒有放棄積極的診斷和治療,給我們醫生團隊增加了治療的信心。
腫瘤科醫師團隊為劉姨制定了“兩步走”計劃:一是確定乳腺結節是否為惡性;二是乳腺結節如果是惡性,是否為肺癌轉移所致。通過對右乳結節行切除活檢術,病理提示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這是一種預后較好的乳腺癌類型(HR陽性,Her-2陰性),不考慮肺癌轉移”。接著,醫師團隊為劉姨左上肺癌及乳腺癌分別進行分期,均為早期癌癥,隨后很快制定了分期手術治療計劃。
經過多學科會診后,我院外科薛宗錫主任團隊給劉姨進行左上肺癌手術,術中發現患者肺癌已經出現了胸膜轉移,遂進行了左上肺癌病灶切除術,病理提示肺腺癌。
也就是說,劉姨的肺癌已經不是早期了,而是晚期。
為什么會出現與前期臨床診斷不一致的結果?專家表示,PET-CT對于5mm以下的胸膜病灶鑒別診斷作用有限,于是對患者的肺癌組織進行基因檢測,結果提示EGFR基因突變,“基因檢測有靶點突變,我們根據靶點突變檢測的結果選擇靶向治療藥物?!?/span>
術后,劉姨開始服用靶向藥物奧希替尼。三個月后,外科團隊為患者進行右側乳腺癌根治術,術后進行了阿那曲唑內分泌治療,劉姨疾病完全緩解,達到了“無瘤生存”,出院后定期復查。
腫瘤標志物是腫瘤復發的風向標 抗癌治療有這“三重密碼”
劉姨的癌癥穩定控制了四年后,在一次血液腫瘤指標癌胚抗原(CEA)檢查時發現CEA值開始升高,同時進行胸部CT、乳腺彩超、腹部彩超、頭顱MR甚至PET-CT等多項檢查,均未發現腫瘤復發病灶。隨后幾個月,醫師團隊密切關注,血液CEA值仍持續升高。
因為沒有查到復發病灶,血液CEA結果異常讓專家團隊非常警惕,直至2022年2月復查胸部CT發現復發病灶。
外科專家認為復發病灶與主動脈粘連,無法手術,隨行精準放療。隨后進行了精準放療,劉姨腫瘤標志物再次下降至接近正常范圍,目前劉姨依然正常工作生活,疾病控制良好,與初次治療已經過去近5年時間。
其實在病灶復發一年前就出現了腫瘤標志物的上升,專家團隊就密切監測,直到它真正出現復發病灶為止,所以CEA的監測對于腫瘤復發具有風向標作用。
謝亞琳主任說,在市胸科腫瘤科的患者中,獲得長生存期的患者并不罕見。雖然劉姨的抗癌治療過程并不復雜,但也為我們和癌癥診療過程中的患者帶來了一些啟發:
一是PET-CT對于發現腫瘤病灶,進行癌癥分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積極診斷是治療的基石,由專業醫療團隊進行科學診療,盡早認清腫瘤的“真面目”,可為制定最優治療方案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腫瘤患者以良好心態積極接受治療非常重要,即使患有晚期癌癥,積極治療仍然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也可能給腫瘤患者的生活帶來更大希望。
專家介紹
謝亞琳,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腫瘤學碩士?,F任廣州抗癌協會分子靶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呼吸科及腫瘤科的臨床工作十余年,對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淋巴瘤、消化系統腫瘤、鼻咽癌、骨及軟組織肉瘤等疾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等有豐富的經驗。2012年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進修,熟練掌握肺癌、乳腺癌領域的最新治療方法及研究進展。主持及參與省市級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參與《腫瘤生物與分子靶向治療的應用及護理》的編寫,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篇。
出診時間:
綜合門診:周四上午
(責任編輯:何詩雅 通訊員:景世來)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