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腹痛半年未重視 18歲花季少女體內暗藏“巨型炸彈”
18歲的小敏(化名)是廣州一所高校的學生,跟許多初入大學的新生一樣,掙脫了高考的緊箍咒,繼而轉身走進放飛狀態:經常熬夜,沉迷手機,睡懶覺忘早餐,偏愛油炸食品,奶茶更是一杯接一杯,平時不愛運動,屬于資深宅女一枚。
近半年來,小敏總覺得自己的右下腹隱痛不適,但是這種隱痛總是會自行緩解,她也沒太在意。最近,小敏開始出現便秘的癥狀,右下腹的疼痛也越發明顯,頻率也越來越高,精氣神大不如前,她以為僅僅是闌尾炎發作,便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就診,檢查結果出乎意料!這哪里是闌尾炎,而是肚子里的一個巨大定時炸彈——升結腸惡性腫瘤!
腫瘤已經造成小敏不完全性腸梗阻和中度貧血,便秘、腹痛和無力都是腫瘤逐漸“侵蝕”她瘦弱身體的表現!這可把小敏嚇一跳,她沒想到,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竟給自己體內養出了一個定時炸彈!
小切口切除大腫瘤 花季少女重獲新生
手術前,胃腸外科一區楊景哥主任團隊對小敏進行了充分的營養評估和術前準備,術中通過腹部的4個小孔,在高清4K腹腔鏡的加持下,完整顯露了小敏肚子里的巨型炸彈——一個8*8*7cm的升結腸巨大腫瘤!
腫瘤已穿透腸壁漿膜,侵犯腸周脂肪,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穿孔危及小敏生命!經過接近4個小時的精細操作,小敏的腫瘤和受侵犯的腸周脂肪被完整切除,楊景哥主任同時也為小敏進行了淋巴結的清掃,防止可能出現的淋巴結轉移。
考慮到小敏正是愛美的年紀,楊景哥醫生團隊還為小敏進行了美容縫合,恢復后基本看不出手術疤痕。術后小敏未有強烈的痛感,術后第1天便能進食和下床活動,隨后順利出院。這是該團隊聯合微創技術和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又一成功實踐。
術后病理提示小敏的腫瘤是惡性程度極高的中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但幸運的是,清掃出來的80枚淋巴結無一存在癌轉移,但基因檢測提示其可能罹患遺傳性大腸癌,目前其直系親屬也在楊景哥醫生的建議下進行胃腸道、婦科等相關系統腫瘤的篩查!
養成良好習慣 警惕結直腸癌年輕化
數據顯示,美國結直腸癌的發病高峰期為60~70歲,而我國的發病高峰則集中在55~60歲。隨著醫學的進步,多種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下降,但大腸癌不降反升,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國家癌癥中心2022年報告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年均增加1.2%-2.4%。《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則指出,大腸癌人群中年輕患者(小于50歲)占比將達10%-25%。不同于老年組患者,年輕組腫瘤分期更晚、分化程度更差、對化療響應率低,因而診治困難。
年輕人結直腸癌的高發,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也與飲食結構的改變不無關系,如粗纖維攝入的減少,精細加工食物、油炸燒烤食品攝入的增加。此外,久坐缺乏運動、肥胖等也被認為是增加了罹患癌的風險。2022年《柳葉刀》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很多中國人,特別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廣泛攝入甜、肉飲食。“甜”主要指富含加工糖的食品,而“肉”則指紅肉。
因此,楊景哥醫生呼吁:現在社會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日夜顛倒,作息不規律早已成為當今年輕人的生活常態,同時年輕人對于自己健康監測的意識也較為薄弱,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癥狀可能是大腸癌的先兆。腫瘤早診早治能夠極大改善患者遠期預后。數據顯示,早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超過90%,而一旦出現遠處轉移的晚期患者則僅為15% 。因此,楊景哥醫生建議:50歲以上成年人應當盡早開始人生的第一次結腸鏡檢查,如本人有消化道疾病或結腸癌家族史,則首次篩查年齡需要進一步提前。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孫瑜 喬鈺涵 張燦城)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