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乳腺癌患者占比約七成,專家呼吁提升內分泌治療長期意識
在我國,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和第四位,已成為威脅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首要因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數據顯示,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而我國新發病例接近42萬,相當于占到了20%,嚴重地威脅著我國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齊立強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乳腺癌邁進“慢病時代”,但患者仍面臨近期或遠期復發風險
近幾年來,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和治療藥物的更新迭代,我國乳腺癌診療水平逐年提高,已初步形成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內的成熟體系。
對此,齊立強教授指出:“如今,乳腺癌的治療已經轉變為慢病治療,而非絕癥。同時,隨著各種治療手段、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早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已經在90%以上,給了我們患者不少鼓勵。”
不過,不少乳腺癌患者仍面臨著轉移和復發風險。數據表明,在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中,約3%-10%的患者在確診時即有遠處轉移。即使在早期患者中,也有近30%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五年生存率僅為20%。從整體來看,乳腺癌患者術后復發率達到了30%-40%,且復發時通常伴有遠處轉移,患者預后更差,其中,患者5年內復發轉移風險為最高。復發轉移已成為威脅乳腺癌患者長期生存的首要因素,乳腺癌防治形勢依然嚴峻。
HR+乳腺癌患者占比約七成,內分泌治療助力破解復發困局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有一共有四類,包括管腔A型、管腔B型,HER-2陽性和三陰性乳腺癌。激素受體陽性(HR+)乳腺癌占了其中兩類,即管腔A型和管腔B型。它在所有乳腺癌中占比最多,接近70%。“齊立強教授強調,“相對其他分型的乳腺癌來說,HR+乳腺癌的長期復發風險會更高。在我們臨床當中,六七年復發的其實還不少見,10年的也不是很罕見。我自己治療過的HR+乳腺癌患者中,最長的復發時長為31年。”
HR+乳腺癌實際上是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它的發生和發展與人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關。大量數據, 包括動物模型和流行病學研究顯示, 雌激素會引起乳腺癌的發展。對于HR+乳腺癌來說,內分泌治療貫穿著乳腺癌患者從早期、復發到晚期的全部臨床過程中。對此,齊立強教授指出:“內分泌治療是乳腺癌的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它通過降低體內雌激素的水平,或者阻斷雌激素和雌激素受體的結合,或者下調雌激素受體,或者抑制芳香化酶,最終達到抑制癌細胞增長的作用,減少轉移復發。特別是在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中,無論是針對絕經前還是絕經后的患者,內分泌治療都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
目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藥物大致可分為雌激素受體調節劑、芳香化酶抑制劑、雌激素受體下調劑等。不同種類的內分泌藥物,適應人群不同。據統計,約90%的女性在45至55歲之間絕經,而乳腺癌的高峰期也在這個年齡段中。對于這部分女性來說,芳香化酶抑制劑(AI)是內分泌治療重要手段之一。“我們會根據患者的年齡、月經狀況和雌激素水平來判斷患者是屬于圍絕經期還是絕經前、絕經后,再給患者選擇用藥。絕經前的HR+患者我們會選擇抗雌激素類藥物,絕經后的HR+更多選擇芳香化酶抑制劑,”齊立強教授解釋到,“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作用,就是通過抑制卵巢之外雌激素的來源,阻止雌激素的產生,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當然,對于絕經前和圍絕經期的早期高危HR+患者,還要采用打針去勢加芳香化酶抑制劑(OFS+AI)的強化內分泌治療方法。”
從五年到十年,堅持內分泌治療帶來更長生存獲益
內分泌治療作為HR+乳腺癌最重要的系統輔助治療,被國內外指南優先推薦延長治療。“隨著更多臨床研究數據的出現,指南和專家共識也隨之不斷更新,對于一些早期高危患者,我們會建議延長治療時間,從5年延長到10年。”齊立強教授說。最新的研究進展顯示,適當延長內分泌治療時長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減少復發。其中,完成十年內分泌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復發轉移的相關風險降低34%左右,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不過,我國的內分泌治療意識仍然不足。研究表明,國內患者用藥依從性不高,有多達39.1%的乳腺癌患者未能堅持為期五年的規范化內分泌輔助治療,嚴重影響了治療療效和預后,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復發的風險。“據不完全調查,我們內分泌用藥基礎是用5年,第一年就有23%的人掉隊,沒用滿1年,沒用完5年的可想而知會更多。這就要求我們給患者提供持續的、好的疾病教育。總的來說,我們還是更加提倡系統規律地堅持用藥,堅持足療程用藥,才能達到最佳的控制轉移復發風險的效果,具體還要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來選擇用藥。總結來看,內分泌治療的延長治療還是降低高危早期的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轉移復發非常有效的治療的手段。”齊立強教授強調。
“在內分泌治療過程當中也會發生耐藥的問題,從一開始用藥就出現耐藥,我們叫原發耐藥;或者用藥一段時間才出現的耐藥,叫繼發耐藥。如果患者還是適合內分泌治療,那就要換不同的內分泌藥物。要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那就可以使用AKT、mTOR、HDAC以及CDK4/6等多種抑制劑類藥物。”現有研究數據表明,PI3K/AKT/PTEN信號通路作為細胞內重要的傳導通路之一,其激活與乳腺癌的發生、發展及各種耐藥均有關聯。因此,AKT或PI3K等多種抑制劑可以克服內分泌治療藥物的耐藥性,并延長患者生存,有望成為HR+晚期乳腺癌后線治療的重要手段,滿足更多患者的未盡需求。
乳腺癌可防可治。特別是近年來,隨著HR+乳腺癌治療手段的不斷突破,很多新型藥物相繼出現,極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臨床獲益。齊立強教授強調:“打鐵還得自身硬。未來,在乳腺癌的治療上,我們要更規范、更科學,遵從循證醫學證據,用數據說話,推動更多臨床研究,讓研究轉化造福于患者。此外,要通過做患教、做公益、做科普,向患者及大眾普及科學的治療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醫生在線(www.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科聞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