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癌癥日:HPV疫苗防癌有效性再添證據,科學預防宮頸癌,疫苗選擇需看重防癌效果
2月4日是第25個世界癌癥日,主題為“整合衛生資源,醫療人人共享”,旨在提高人們對于癌癥防治重要性的認知,鼓勵全社會積極預防、發現和治療癌癥。就在近日,一項關于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預防宮頸癌有效性的蘇格蘭真實世界研究數據在《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上發布,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發現,接種十余年后,12-13歲接種進口二價HPV疫苗的女性中沒有記錄到宮頸癌病例;在14歲以上年齡段接種三劑次疫苗也能夠降低宮頸癌發病風險。
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HPV在女性生殖道持續性感染引起。目前已成為發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病例約60萬,在中國僅2020年就有近6萬名女性死于宮頸癌。但宮頸癌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防可控的惡性腫瘤。
本次數據源自蘇格蘭于2008年啟動的HPV疫苗免疫規劃項目,該項目開展之初即引入進口二價HPV疫苗,對12-13歲女孩進行常規接種,并對14-18歲女孩進行補種,常規接種人群覆蓋率高達80%以上。研究人員收集了近45萬份蘇格蘭女性的HPV疫苗接種信息、宮頸癌篩查和診斷記錄,并予以分析,結果令人振奮:接種十多年后,12-13歲常規接種人群中(均接種進口二價HPV疫苗),無論是否完全接種,均未記錄到浸潤性宮頸癌病例,據此推算疫苗的防癌效果達100%;此外,接種三劑次疫苗的女性,無論其接種年齡,宮頸癌發病率較未接種人群均大幅降低。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可以消除的人類癌癥,此次研究成果進一步證實了進口二價HPV疫苗的防癌有效性,對我國消除宮頸癌的防治實踐有著重要意義。”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喬友林教授表示,“防癌效果是判斷和選擇HPV疫苗的重要標準,適齡女性可盡早選擇可及范圍的疫苗接種,同步加強宮頸癌篩查,及時為自己建立科學的防癌保護。”
接種HPV疫苗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宮頸癌。HPV疫苗的主要成分是抗原和佐劑,兩者共同決定HPV疫苗接種后的免疫應答,從而影響疫苗的整體防癌效果;應用創新佐劑系統的疫苗(如進口二價HPV疫苗)有助于激發機體產生更強更廣泛的免疫應答,從而維持高而持久的抗體水平,具有良好的防癌效果。
(責任編輯:家醫在線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睪丸癌的腫塊通常在何處,質地怎樣?
2024-10-20男朋友爸爸胃癌晚期報告看不懂,求解釋
2024-10-20睪丸癌從初期發展到晚期通常需要多久?
2024-10-20甲狀腺癌手術后病人的預后情況如何?
2024-10-20嬰兒淋巴管瘤是怎樣形成的及如何治療
2024-10-20如何判斷是否為外陰腫瘤
2024-10-20口咽部腫瘤患者的飲食選擇有哪些?
2024-10-20患有小葉增生和纖維瘤能否食用阿膠?
2024-10-20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