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致癌論:常喝豆漿真的易致乳腺癌?
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與來自動物或化學合成的雌激素作用不同
女性在絕經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波動,常導致以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理癥狀的一組癥候群,稱為絕經期綜合征(以往稱更年期綜合征)。20世紀70年代以來,采用激素替代療法治療絕經期綜合征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因長期使用雌激素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危險,因此現已謹慎應用。近十年來的研究發現,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大豆異黃酮,其中主要包括大豆苷原和金雀異黃酮。金雀異黃酮的結構與雌激素相似,能與乳腺細胞的雌激素受體相結合而發揮雌激素的作用,故被稱為植物雌激素。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植物雌激素雖具有雌激素的作用,但其促乳腺增生的作用卻僅為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它不僅可改善絕經期綜合征的癥狀,還有良好的防癌作用。因此,近年來大豆異黃酮已廣泛用于絕經期綜合征的治療。
流行病學資料表明,除乳腺癌之外,大豆異黃酮對胃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卵巢癌也有降低危險度的作用。因此,那種一聽是植物雌激素,就認為會與雌激素一樣能增加患乳腺癌危險的觀點,其實是一個認識誤區。綜觀國內外研究資料,迄今尚未發現有關多食大豆及其制品能增加乳腺癌危險性的報道。因為誤解了植物雌激素的作用而不敢喝豆漿,不敢吃豆制品,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乳腺癌高發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脂肪攝入過多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確實呈明顯上升趨勢。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乳腺癌高發呢?通過對膳食因素分析發現,脂肪攝入過多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流行病學的資料表明,脂肪攝入量與乳腺癌發病率成正相關。而且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病例對照研究表明,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乳腺癌的危險度成正相關。
每天30~50克大豆及其制品不但是安全的,而且是必需的
大豆及其制品是膳食蛋白質的良好來源。我國居民以往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量為8~13克/天,尚未達到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30~50克的標準,屬于低攝入量。在脂肪攝入量低的1980年,全國乳腺癌的初死亡率為2.94/100000,2006年則為8.16/100000。而此間乳腺癌發病率的明顯上升,卻并不與大豆及其制品的攝入量成正相關。
400克豆漿約相當于50克大豆及其制品,這個量既然是在由中國營養學會制定,并經國家衛生部公布的標準范圍之內,它就不僅是安全的,而且是必需的。因此,人們完全可以放心地喝豆漿,不必有太多的顧慮。
(責任編輯:楊金梅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纖維瘤術后一年復發能否懷孕
2024-10-27化療期間可用哪些藥物?華蟾素片與膠囊
2024-10-27癌癥患者能否服用博爾寧膠囊及有無減毒
2024-10-27巴彥淖爾盟治療宮頸癌哪家醫院靠譜?
2024-10-27朋友患癌醫生開角鯊烯,能有效治癌嗎?
2024-10-27不知注射用藥物有何作用?
2024-10-27復方紅豆杉膠囊能否緩解胸口悶及有無依
2024-10-27肺癌晚期醫院放棄治療,買泰勒寧需啥手
2024-10-27
熱門文章
探究甲狀腺瘤治療之道:多方法協同作戰
2024-10-21優赫得開啟肺癌靶向HER2 ADC治療新時代
2024-10-17早期洞察:大腸癌初期癥狀解析與應對策略
2024-10-14揭秘鼻咽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
2024-10-14子宮內膜癌怎樣檢查?有哪幾種?
2024-10-09得了食道癌有哪些治療方式
2024-10-08中藥在肺癌治療中的作用
2024-10-08腫瘤生物治療:原理、進展與個性化策略
2024-10-08